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天后專輯

以下各文,獲准轉載,謹此致謝

 

 

 

(1) 海神媽祖

[轉載自 "媽祖信息網"•福建莆田湄洲島http://www.mazu.net.cn ]

 

【媽祖簡介】

太平洋東岸,台灣海峽的綠色通道裡,莆田湄洲灣裡,有一個美麗的島嶼──湄洲島。島上有座雄偉輝煌的廟宇──湄洲祖廟,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媽祖〔見插圖〕。媽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傳奇式人物。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仕宦家庭,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幼而聰穎,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意。十餘歲,喜靜幾焚香,頌經禮佛。林默娘秉性聰穎,善觀天象,救人濟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難。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升天”,時年二十八歲。人們尊她為靈女、龍女、神女,但習慣上統稱媽祖或娘媽。傳說媽祖升天後,經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隻,被人們尊為“海神”。媽祖為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很多地方的人們特別是漁民、船民、舟商、華僑所奉仰,信徒逾兩億之多。

 

【媽祖信仰淵源】

媽祖所在的宋朝,海事活動、航海業開始興盛發達,莆田沿海一帶,尤其湄洲灣是朝廷海防要地和港口,海上貿易、漁業日漸發達,貨物北運、貨物出口不斷增多。但海事活動情況變化多端,又由于當時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經常發生海事故和海難,人們追求平安的心理要求變為迫切願望。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崇拜神的國家,受祈求神靈保佑心理的驅使,按中國陰陽學說“水神”應為女性才合適,加上媽祖生平事蹟和傳說在當地的影響,媽祖信仰應適而生,奠定了媽祖信仰的民間基礎。宋代以後朝廷不斷給予賜封,媽祖信仰逐漸從民間轉為公開傳播,使媽祖成為最受崇拜的“海神”的地位日漸鞏固下來,一直流傳至今。根據有關研究資料,認為媽祖信仰是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似儒非儒,似巫非巫,但媽祖信仰已成為一種信仰在民開廣泛存在。

【全世界媽祖廟概紹】

全世界的媽祖廟1500多座,約有2億多信徒。參考有關資料對媽祖作一概紹:

  1. 莆田地區: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莆田的媽祖廟數以百計,湄洲島上有近20座。
  2. 福建沿海地區和山區:沿海地區:福州、廈門、泉州、長樂、平潭、福清、普江、惠安、漳浦、東山、寧德、羅源、霞浦等沿海地區有五、六十座。山區:仙游縣10多座,永定縣、上杭縣、浦城縣、安溪縣、邵武等山區都有媽祖廟。
  3. 台灣地區:有媽祖廟500多座。
  4. 港澳地區:香港的媽祖廟有50多座。澳門地區:有2座,其中媽祖閣建于明弘元年(1488年)。澳門(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媽澳”的音譯。
  5. 全國各地:廣東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區:30多座。山東省威海、營口、秦始皇、青島、長島、煙台、蓬萊等地都有媽祖廟。天津天妃宮(1226年創建,是全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北京、湖南、貴州、遼寧、丹東、錦州等地都有媽祖廟。
  6. 世界各地:日本:神戶、長崎及很多島上都建有媽祖廟,有數十座,并成立了信仰組織“媽祖會”。新加坡:天福宮。馬來西亞:有30多座,馬六甲的青雲亭(創建于明隆慶元年(1567年)最為著名。朝鮮、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挪威、丹麥、法國巴黎、加拿大、美國檀香山、舊金山、墨西哥、巴西、新西蘭、非洲等地都有媽祖廟宇或祀奉場所。

 

 

 

 

(2) 媽祖信仰

[ 轉載自 香港"道教文化資料庫" 網頁,執筆: 劉仲宇
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activites&rituals/taoist-folk-customs/pg4-6-15.htm ]

媽 祖 信 仰 起 於 福 建 沿 海 , 至 今 已 有 一 千 多 年 。 媽 祖 , 又 稱 天 后 。 她 是 源 起 於 福 建 省 莆 田 海 邊 的 女 神 。 宋 ˙ 吳 自 牧 《 夢 粱 錄 》 記 述 , 南 宋 時 都 城 杭 州 有 順 濟 聖 妃 廟 , 據 其 廟 記 , 說 神 姓 林 , 是 福 建 莆 田 人 氏 , 生 前 便 有 種 種 神 異 , 化 去 後 鄉 民 在 莆 田 聖 堆 為 她 立 祠 。 北 宋 宣 和 年 間 , 朝 廷 賜 以 廟 額 , 從 夫 人 封 起 , 累 進 到 妃 。 她 的 主 要 靈 跡 是 在 海 洋 中 保 佑 船 舶 , 也 兼 管 民 眾 的 疾 苦 。 據 另 外 一 些 文 獻 談 到 , 她 是 五 代 時 莆 田 人 官 居 都 巡 檢 的 林 願 的 第 六 個 女 兒 。 但 一 般 認 為 她 可 能 只 是 一 位 漁 家 女 。 明 代 鄭 和 下 西 洋 , 在 船 中 奉 祀 天 妃 , 凡 遇 到 險 阻 , 一 稱 神 號 , 立 即 感 應 如 響 , 即 有 神 燈 照 於 桅 杆 上 , 她 的 靈 光 一 臨 , 馬 上 化 險 為 夷 。 ( 參 看 明 ˙ 鄭 和 《 通 番 記 》 ) 。 從 宋 歷 元 , 至 於 明 , 海 運 對 於 國 計 民 生 的 影 響 越 來 越 大 , 所 以 歷 代 朝 廷 都 對 她 很 重 視 。 宋 代 稱 聖 妃 , 元 代 至 元 十 八 年 冊 為 「 護 國 天 妃 」 。 清 代 康 熙 年 間 , 因 為 要 統 一 海 峽 兩 岸 , 用 兵 於 東 海 , 有 賴 於 她 的 護 航 , 所 以 加 封 「 天 后 聖 母 」 , 以 後 仍 然 歷 加 封 號 , 截 止 同 治 十 一 年 , 封 號 多 至 七 十 個 字 , 可 見 她 受 重 視 的 程 度 。


天 后 的 信 仰 實 際 是 起 於 民 間 的 。 朝 廷 的 封 贈 固 然 提 高 了 她 的 地 位 , 但 民 間 仍 然 以 自 己 的 理 解 和 情 感 去 崇 拜 她 。 福 建 人 仍 稱 她 為 「 媽 祖 」 。 據 說 , 媽 祖 是 對 沒 出 嫁 的 ( 上 輩 ) 姑 娘 的 稱 呼 , 從 這 當 中 , 透 出 些 對 她 的 親 切 感 。 民 間 傳 說 , 當 大 難 臨 頭 時 , 呼 「 媽 祖 」 , 她 能 立 即 來 救 ; 如 果 呼 她 的 封 號 天 妃 , 因 為 她 要 梳 妝 打 扮 穿 上 朝 服 , 反 而 會 耽 誤 時 間 。


媽 祖 的 神 格 , 道 書 中 曾 經 有 過 一 些 解 釋 , 民 間 也 有 多 種 傳 說 。 媽 祖 是 起 於 民 間 的 , 開 始 時 并 沒 有 相 應 的 經 書 。 大 約 到 了 明 朝 , 出 現 了 一 部 《 太 上 老 君 說 天 妃 靈 驗 經 》 , 經 中 將 有 關 她 的 一 些 傳 說 集 中 起 來 , 并 且 極 度 歌 頌 她 的 靈 驗 與 神 跡 。 經 中 說 , 她 的 來 歷 十 分 不 凡 。 原 來 太 上 老 君 在 無 極 境 中 , 觀 見 海 洋 和 江 河 中 , 民 眾 舟 船 往 來 , 風 水 不 便 , 潮 勢 洶 涌 , 有 時 受 到 風 雷 震 擊 , 翻 船 損 人 , 無 由 救 免 , 所 以 派 了 斗 中 妙 行 玉 女 下 凡 , 降 生 人 間 , 救 度 生 民 。 她 便 是 媽 祖 , 也 就 是 功 成 之 後 被 封 的 天 妃 。 這 是 道 教 中 的 說 法 。 從 這 一 說 法 中 可 以 看 到 , 她 很 早 說 被 收 入 了 道 教 的 神 仙 譜 系 , 成 為 道 教 崇 拜 的 重 要 尊 神 之 一 。 民 間 對 於 天 后 , 也 有 一 些 自 己 的 傳 說 。 比 較 廣 的 一 種 說 法 是 , 她 是 母 親 吞 食 了 觀 音 菩 薩 給 的 優 曇 缽 花 才 有 孕 的 。


媽 祖 信 仰 已 經 越 出 國 境 , 被 帶 到 世 界 上 有 華 人 之 處 。 在 海 峽 兩 岸 , 尤 成 了 民 族 精 神 的 重 要 象 徵 。 媽 祖 是 海 上 的 保 護 神 , 她 本 起 沿 海 漁 民 和 船 民 的 信 仰 。 海 上 風 濤 險 惡 , 人 們 迫 切 希 望 有 一 位 有 力 而 善 良 慈 悲 的 神 靈 來 保 佑 自 己 。 天 后 的 信 仰 就 是 在 這 一 社 會 心 理 的 基 礎 上 發 展 起 來 的 。 在 台 灣 海 峽 兩 岸 , 往 來 全 靠 船 隻 。 所 以 對 媽 祖 的 信 仰 都 具 有 很 深 的 基 礎 。 而 且 , 台 灣 的 文 化 , 與 大 陸 本 來 枝 莖 相 聯 , 民 間 文 化 與 閩 南 的 淵 源 特 別 深 , 論 其 鄉 貫 , 多 是 閩 南 人 。 清 人 說 , 「 台 灣 往 來 , 神 跡 尤 著 」 。 在 航 海 技 術 不 發 達 的 古 代 , 對 媽 祖 的 信 仰 曾 經 在 溝 通 大 陸 與 台 灣 的 交 通 往 來 中 , 起 過 精 神 上 的 鼓 勵 、 推 動 作 用 。 迄 今 她 仍 是 台 灣 與 大 陸 共 同 的 文 化 的 一 個 因 子 。 她 是 海 峽 兩 岸 共 同 的 文 化 精 神 的 一 個 象 徵 , 是 兩 岸 交 往 的 一 條 紐 帶 。


近 代 以 來 , 中 國 人 , 特 別 是 沿 海 居 民 中 有 不 少 人 漂 過 海 , 到 異 國 他 鄉 謀 生 , 天 后 的 崇 拜 也 被 帶 到 南 洋 乃 至 于 大 西 洋 、 太 平 洋 彼 岸 , 在 異 國 立 有 天 后 宮 。 她 攜 帶 著 故 鄉 文 化 的 種 子 , 具 有 不 忘 祖 國 固 有 文 化 的 意 味 。

 

 

 

 

(3) 天后的海洋文化

[ 節錄自"天后文化" 網頁•香港 http://www.geocities.com/ADAMLKH/firstpage.htm ] 作者不詳

……

宗教融和的保存

天后信仰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最典型的混合信仰,與民間信仰與傳統宗教互相揉合。這與天后源流於道教和道教的包容性有關,直到今日的香港人也帶著這宗教特色。其中,媽祖經常與佛教的觀音相提,甚至被一同供奉。原因乃兩者女性的外表和大慈大悲的神而媽祖有著相似之處。於香港有淺水灣的觀音像及天后像並列,在廟街的天后廟,亦多個神衹一同安放。

……

社區意識的保存

……民俗體現了作為精神生活的媽祖信仰對人們行為模式的形塑和構建;佛、道二教對媽祖信仰的吸納則顯示這一信仰的開放性和摻和力; 從此二地區婦女特有的崇拜方式中還折射出媽祖的母性神格。源於內福建一帶的媽祖信仰傳到珠江三角洲後,發展出一種獨特的中華民族精神,其生活模式及信代思想帶著濃厚的海洋色彩。媽祖精神為香港的信群,有著和而不同、和平、博愛、愛家庭的特性。

------------------------------------------------------------------------------

淺水灣天后像為全港最大的天后塑像,據「天后誌」載,天后為觀音再世,淺水灣觀音像與天后並立,「二神和諧,神光呼應」。

赤柱天后廟建於明末,舊廟內的銅鐘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字樣。據傳此廟為鄭成功部將鄭連福、鄭連昌佔領香港時建立的。士兵及漁民都祭祀天后。

 

 

回到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