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教育議題
- 1.教育機會(就學機會)
- 女性在報考高中聯考的人數並不比男性少,但就讀高中的人數卻比男性低。
- 女性就讀高職的人數比男性稍多。
- 就讀專科的男女生比例接近一比一。
- 大學生男女比例為1.2比1.0。
- 研究所男女生比例比大學更為懸殊,男生就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比女生多。
- 2.教科書
- 教材中男女性別角色地位有很大的差距,男
性地位高,角色多元,出現次數多,女性地 位低,角色侷限,出現次數少--女性角色
受到扭曲或忽視。
- 強烈的性別意識型態:『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
- 內容及觀點均以男性為主,女性為副。
- 教材中常使用男性專屬的語言。
- 3.課程設計
- 高中的、大學的軍訓護理是依性別分工而設計的。
- 以前國中男生修工藝,女性修家政。(現已改成全體必修的生活科技)
- 從小學到大學缺乏兩性教育的課程,無法對現行兩性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及觀念進一步改善。
- 4.非正式課程
- 許多學校的聯課活動,採男女分組(如童軍
團、合唱團)
- 社團活動內容依性別刻板印象而設計,女生學烹飪、插花、打字、韻律舞蹈、口才訓練 等,男生學金工、電工、木工、修護、科學、運動等。
- 5.潛在課程
- 仍有學校是單一性別學校。
- 許多學校採男女分班。
- 幹部的擔任、工作的分配依性別而定。
- 6.教育(含行政)人員的作為
- 師生互動上,數學課由男生表現,語文課讓女生表現機會多。
- 教師期望,教師依性別意識型態建立對男女
生不同的期望。
- 教育人員的言行及觀念複製性別刻板印象。
- ??現行教育的目標是在啟發學生的潛能、培養獨
立思考的能力,抑或維持現狀以鞏固既得利益者的權益?
·
二、由學校改善兩性教育不平等之道
- 檢討各級學校招生及考試名額,不依性別設限,注意
名額的均等。
- 教科書的編輯須具兩性均等意識、多元文化教育意識。
- 課程設計不因性別而作區分。
- 教師及行政人員須具備兩性教育的理念和態度。
·
三、由家庭及社會改善兩性教育之道
- 家庭方面
- 父母的身教。
- 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
-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 社會方面
- 某些歧視女性的文化風俗習慣須重新檢討。
- 法律歧視女性權益的條文需修訂。
- 大眾媒體及廣告若傳達性別刻板印象應受
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