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翻譯『人性觀與法哲學』緣起
/陳才崑撰
如果說,中西文化的差異在某種意義上宛如家庭用電和高壓電之間的偌大差別,那麼,謂之當今日本的學術或文化乃是有如具備一種「變壓器」的機轉功能,應非過言。
試以我們日常的家電用品為例吧!原本發源於歐美的這些民生用品,之所以日本製的尤比歐美造的還要受到國人歡迎,其中主要緣由,除卻物美價廉、堅固耐用兩個因素外,比諸歐美工商人士,日本人於設計製造之際,曾經特別針對東方人的習性、能力與需求,付出更多的關注費心,這點恐怕也是一大關鍵吧?
其次,像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字眼:經濟、社會、自由、美術、法治等等,據研究,亦諸多出自近代日本學者的譯筆,才使之躍升為富有現代意義的漢文術語。當然,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日本文化的形成係在其原始文化的基礎上長期吸納、融合、提煉傳統中華文化,然後到了近代則又有系統地大量攝取歐美文化,以致遂使得現今日本文化同時兼具有東西文化的特長。不論歐美圖書的翻譯出版量,或是研究外國文化的人數,日本均高居世界之冠,良非我們可堪比擬。允稱舉凡足以代表任何個別文化的經典著作,皆可在日本找到日譯本和專題研究論文。
蓋因日本此一文化負載量的不斷提昇,日本學者研究學術之際,往往比較能夠持有宏觀的視野,將東西方的「東東」一併端上「手術台」來加以解剖分析。是故,當我們使用吸納、攝取、融合等措詞來說明當今日本文化的多「源」性時,其實這裡面即已隱含承認當今日本具有某種程度的「變壓器」、「轉化」之機轉功能。
雖然我們社會倡導「集中外之精華」之類的主張,亦不乏人,而且也已經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光陰,但面對著時下書店充斥著琳瑯滿目的娛樂消遣性的翻譯圖書,前述所謂足以代表世界各族人民智慧的經典,卻反而鳳毛麟角,怎不令人喟然而嘆呢?
豈僅筆者一人喟嘆而已!其實遠自多年前筆者歸國和千華負責人廖女士結識後,她亦常常「慫恿」我「下海」迻譯一些較具深遠意義的日文著作。加諸數年來親身目睹國內社會自從民主化之後的「痛苦」景象,於是乃催化了我優先整理了這本法學啟蒙書:『人性觀與法哲學』。
誠如該書所說,民主要能運作圓熟並非容易,歸根究柢,猶須仰賴國民每個人的「主體理性自覺」,以及擁有一套可以保障和平公正競爭的遊戲規則。然而,民主自由的體制畢竟是西方的產物,不是我們過往數千年歷史文化的自然生成。雖然我們的國民公意已經確立了這個建設的大方向,但是數千年的威權觀念、損人利己乃至不尊重人的惡習,如何有效滌除?亦即在微觀上如何轉化我們每個國民內心深處的「野狼」變成「家犬」,於宏觀上如何融合中西文化之優點,在在皆考驗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與能耐。
台語諺云:「有樣看樣,無樣家自想」。長尾龍一教授這本小書正是一個好榜樣,它兼具東西方之視角,跨越了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回歸人性的共通本源再出發,戮力於尋求一個和平發展的有秩序環境。其中沒有教條,沒有說教,平實剴切,輕鬆幽默,相信必能有別於坊間一般法律圖書,而更輕易地讓讀者一嘗法學的神髓,更加地認識自己的本然,更明瞭人性的真面目,進而有所警醒與提昇。
付梓倉促,註釋不周,謬誤難免,當於再版時一併更正。歡迎讀者不吝賜教,無任感禱。
其他譯著作品:
『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結構』
『日本的內政與外交』
『悲情台灣的奮起--臨界點的創造』
『大地•飛鷹——葉竹盛的藝術軌跡剖析』
『飄瀟孤飛雁——陳朝寶的藝術軌跡剖析』
『王白淵•荊棘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