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葉竹盛的環境生態主義


葉竹盛簡介:

1946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藝專美術科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畢

現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

擅長油畫動態素描及多媒材表現

極其熱衷於材質肌理等藝術新語彙之探索

乃是台灣環境生態表現主義的開拓者貢獻者

畫風以內煉拙樸雄渾瀟灑著稱

富悲天憫人之哲思情懷

 


為環境悲鳴,為大自然請命

——簡析葉竹盛的環境生態系列

/陳才崑

凡事有利必有弊,所謂的「台灣經驗」,固然在經濟快速發展、政治社會穩健變遷上,有其傲人的成績,不僅贏得世人的稱頌,同時也是國人常常引以自豪的地方;然而,如果放眼環境汙染、人慾橫流、道德式微、黑道猖獗等,則光明立即化為黑暗,原來「天堂」裡亦混居著「地獄」。

戰後迄今,如果說我們也有自我品牌的「藝術」,那麼,「環境生態主義」應該算是其中最具特色之一。乃因它是咱們「台灣經驗」下的「美的結晶」,東西方藝術文化正式交配後的「新品種」。

 

 

內煉的人孕育出含蓄的藝術

不過,比諸吳天章、簡福串(串字金邊)等人風格的「赤裸裸」、「怵目驚心」,葉竹盛的表現手法則顯得較為含蓄。正如拙著『大地•飛鷹』所隱喻的,葉氏係「鷹爪內藏」,宛若一座熄火山,外表看起來平靜無奇,地底則奔竄著滾燙的熱情。

換言之,葉氏似乎比較喜歡用「借物寄情」的方式,讓觀眾自己去與作品的物象互動,然後產生移情作用,以臻創作者和觀眾之間掀起思想共鳴。

之所以會偏愛這種表現途徑,自不用說,這與葉竹盛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關係密切。一來,不論他幼年嘻戲的高雄鼓山草叢,抑或現今定居的新店山巔,朝夕皆與大自然為伍,自然環境裡的動植物都是其日常生活的「芳鄰」;再者,南台人的豪爽、樸實、實際、土味,乃至於留學西班牙期間所觀察到的西班牙人的樂天、縱情、享樂主義等,這些在「冠蓋京華」的台北,亦唯有在轉化為藝術的當下,才有自由的空間得以充分的宣洩。

也就是說,動植物的「物象」、「物性」是葉氏的常用語彙,而點線面的荒率、雄渾、肅殺、生趣則是其氣韻氛圍。

 

 

融合東西技法的半具象風格

在思想方面,葉竹盛係持著民胞物與、悲天憫人的哲學家胸懷,遊走於自然和人文社會之間。比諸幾已被濫用成災的所謂人文人本主義,葉氏採取的立場毋寧不是「以人為本位」,而是萬物皆有情的「中觀主義」。

他常常寄情於兩個要素以構成作品,而這兩個要素通常是包含著衝突、變易、相克,同時彼此之間卻又相互依存。所以作品名稱皆是兩個概念名詞中間一個小圓點,表示不等於「與」字。例如一九九五年的作品「樹枝•傳奇」,彷彿即是以「我輩是樹枝」的立場,透過「樹枝自述」,向人類的「用」與「無用」之自私觀念,發出無聲的「抗議」。同時又予人蘊含有葉氏個人悲憫情懷的感覺。

其次,在構圖上,他是以解構再構的手法,並且以半具象和抽象混合運用為取向,故迥異於具象寫實的單一時空那樣,僅能將觀眾引入一個具體的情境而已。葉氏的作品情境,因其屬於多時空、多視角,所以觀眾的想像空間較此尤為寬廣。

另外,畫面的營造方面,葉氏則導入了書法、水墨畫式的筆觸、肌理,以及時而出現空靈的留白處理。至於色彩感情的表現,他多半呈現較為沉穩、拙樸、內煉的色調,偶有鮮活的色塊線條,亦是屬於畫龍點睛性質。大體來說,橘黃色至褐紅色之間,是其大地或木性的語言,黑色系象徵著神秘、奧深、無窮變化。綠色系寓著生命、朝氣、活力。紅色意指熱情、璀璨、浪漫。

 

 

藝術是現代物質文明的變壓器

大地是萬物的總依附,亦是個體生命的最後歸趨,更是林林總總生生不息的大舞台。猶如葉氏這次展出的新作:「昆蟲•樹葉」、「腳•種子」、「理想•現實」、「手•心」、「生理•心理」、「實像•虛像」等,他乃是以大地為背景,色調作隱喻,筆觸帶感情,或大作品,或小品,一而再,再而三,訴說著萬物相依為命的共生史詩,抑或多元互動的辯證關係。

哲學的意義在於預警人們,切莫當付出了代價之後,才曉得獲悉教訓。現代物質文明就好比高壓電一般,大量,快速,便捷,但一不小心,即會當場致命。藝術的功能則是變壓器。

然而,普天之下有幾人知曉藝術的變壓器?又有誰能夠敵得住物質文明的致命吸引力?葉氏簡直是一位相當「不識趣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