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hea_01.gif (2518 bytes)  

孔子生平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hi【 家 世 】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滅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孔子先祖遂由諸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為氏。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后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复与顏徵在婚,生孔子。

hi【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后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与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与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于學。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并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后,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亂,孔子离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齊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几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愿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于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范,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并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占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划,并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与后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孔子計划受挫。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并己,乃饋女樂于魯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負難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十余弟子离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國的顛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國,始受衛靈公禮遇,后又受監視,恐獲罪,將适于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后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靈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衛國內亂,孔子离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后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于陳蔡之間。据《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問曰,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后,孔子雖受養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胜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后,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 .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