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族主義高漲
形成「全民運動」 Copy
from 中時電子報 2001.04.24
「紐約時報」廿二日一篇文章中指出,由於官方的刻意提倡和媒體的煽情宣導,民族主義
在中國大陸已成為一種「全民運動」。但這樣的發展卻是一刀兩刃,有時雖能鞏固共產黨的執
政地位,增加北京的外交籌碼,但有時卻會形成壓力,一旦操縱不慎,反而會被反噬掉。
文章說,今天,中國大陸反美反得最厲害的再也不是黨內的那些「老革命」級高幹,而是
一般的民眾。這些身穿牛仔褲、印有洋文短衫,口嚼口香糖、談論公牛隊喬丹和赴美簽證的尋
常老百姓,一說起對外立場都是力主應當高姿態的強硬派,也都認為美國是常欺凌第三世界國
家的惡霸,且如果台灣膽敢宣布獨立,「只有一個字,打!」
文章指出,外界常以為,中國大陸如果愈民主,對外應該愈溫和,其實不然。紐約「中國
人權」組織的執行長蕭強就說,受民主洗禮過的大陸民眾反而更強硬、更民族主義取向。
事實上,從這次美中軍機擦撞事件也可以看出,一個較過去更開放,老百姓可以在網路、
電台上暢所欲言的中國大陸,反而讓官方因不敢違拗民意,而在處理問題上變得更複雜、更頑
固,就像當年戴高樂統治的法國。
文章說,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如此高漲,可謂其來有自。有歷史面,也有政治面。前者可
以回溯到清代的義和團之亂,積弱不振的清朝藉著帶有濃烈仇外味道的民族主義號召人民抵禦
外侮,一方面也藉以鞏固自己政權;後者則是「六四」後的中共,在內失民心、外臨制裁的情
況下,不得不藉民族主義重新團結內部,一方面減少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宣導,一方面卻大力
頌揚民族自尊、灌輸民眾對西方世界的猜疑,藉以宣洩和轉移人民對執政者的不滿。
中南海的這套作法成功了。素與中共黨內保守勢力熟稔的學者何新就直言,現在新的統戰
利器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六四」後被關,現居波士頓的前中共官員吳稼祥也說,民
族主義是「六四」後共產黨推動的,「他們發明這個來代替共產主義。雖然八○年代已有些影
子,但九○年代後卻變得愈來愈強。」
不少人對這種現象都憂心忡忡,擔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失控的民族主義會讓中國
大陸捲入另一次不穩定的風波。在紐約任教的一名華裔教授就回憶說,八○年初他來美讀書時
,那時大陸學生的民族主義觀念並不強烈,但現在不同了,一旦有事,很多人就強烈反美、捍
衛祖國的姿態,「讓我很憂慮情勢會失控。」
另外,大陸媒體,特別是那些必須自謀生計的小報小刊的煽情報導,常常誤導民眾,也是
促成民族主義在大陸益發高漲的原因之一。
長期洗腦下,大陸民眾往往很難以單一事件看待問題。無論是北約誤炸中共駐南斯拉夫大
使館、美中軍機擦撞或日本佔領釣魚台群島,情緒激昂的老百姓都通通把它和「兩百年來的國
恥」做聯結,也無怪乎北京常把外國的異議或介入看作是列強希望弱化中國,因此必須還擊。
當然,中共領導人清楚,也希望能把民族主義這股力量運用自如,但要真做到並不容易。以釋
放廿四名美軍機員為例,就讓江澤民被痛罵為懦夫,充分顯示出民族主義潛在足以顛覆政權的
可怕力量。
吳稼祥就說,對中共而言,民族主義是非常危險的東西,因為它固然填補了共產主義失靈
後所留下的空間,但一再的強化它卻像養虎為患,「終有一天會大到你難以控制的地步。」
吳稼祥在八十年代中期參加了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的文件起草工作,先後追隨過胡耀邦和
趙紫陽。胡耀邦主持中共十三大報告起草時,他也是起草班
子的成員之一。後來趙紫陽取代了胡的總書記職位,他自然
而然的便成為趙系統中的成員。這大概是他在一九八九年的政治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