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易于誤解
當外國人學了不少漢語并足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時,你首先發現的是中國人很有
天賦。令你惊訝并感到痛苦的是,你所說的,別人听不懂。于是,你以更加的勤奮
重新學習;几年后,你能夠自信地与別人交談各种复雜問題。但是,如果是与一個
完全陌生的人交談,尤其是与從未見過外國人的人交談,你就會像最初說漢語時那
樣感到惊訝和痛苦。對方明顯是听不懂,而且明顯是不想听懂。他根本就沒注意你
在說什么,也不跟著談話的思路,而只會打斷你的話說:“你說的,我們听不懂。
”他帶著一种具有优越感的微笑,就像期待啞巴開口說話一樣,好像是在說:“誰
說能听懂你的話?你天生就不會講中國話,這是你的不幸,但不是你的過錯。可是
,你應當承認你的無能。不要為難我們,因為你說的,我們听不懂。”在這种情況
下,始終保持一种平靜是不可能的,你自然要發火,說:“我此刻所說的,你懂嗎
?”“不”,他回答說,“我沒听懂你所說的。”
中國人听不懂外國人所講的漢語,還有另一种情況,這就是即便他們听清楚你
所說的語詞,但由于沒有注意到某些細節,所表達的意思還是沒被搞懂,至少沒有
全部搞懂。比如,“外國人在中國”這個短語必須放在表達“在這种條件下”、“
有條件地”,“根据這种條件”之類的一大堆短語之中。而中國人事實上并不用這
類短語,覺得沒有這個必要,這与外國人大不相同。中國人也不用時態,不在乎時
態,而外國人就一定要注意時態。
在中國,所要注意的問題中,最需要防止發生的問題是不要在錢上造成誤會。
當外國人要為所購買的商品付錢時(在中國人看來,這是外國人的主要職責),將
來完成時態就像“軍事急需品”。“你將來干完活之后,你就會得到錢。”但是,
漢語中沒有將來完成時態,或者說沒有任何描述某事在什么時候發生的時態。中國
人只是簡單他說:“干活,掙錢。”在他的心目中,后句是主要的,并且不受“時
間關系”的限制。因此,他給外國人干活時,希望馬上能拿到工錢,這樣才能有飯
“吃”,似乎如果不是偶爾遇到這個工作,他就會連一點吃的都沒有。我們必須反
复告誡的是,在中國做生意尤其要避免在錢上造成誤會。誰收錢,什么時候收,收
多少,是銀錠還是銅錢;若是銀錠,成色怎樣,重量多少;若是銅錢,“一串”有
多少個--諸如此類的細節,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可能說得太明白的。若是与營造商
、經銷商和船東簽訂合同,對方該做哪些事,要履行哪些條款,一開始就必須作大
量准确的說明,否則就會一團糟。
“自作自受”,這在中國是太常見了,并不會引起多大的注意。一位船夫或車
夫受雇于外國人,本該按照雇主的要求,但有時卻斷然拒絕履行合同。在這种場合
,中國的車夫固執得就像他的一匹騾子。那匹騾子躺在泥泞之中隨心所欲地洗泥土
澡;車夫用鞭子抽打著騾子,直至精疲力盡,仍無濟于事;而騾子卻視鞭子抽打如
蒼蠅撓痒痒。看到這一情景,不禁使我們想起德昆西”對中國人的評論,他諷刺中
國人“像騾子一樣固執”。他的說法顯然有些過頭;其實,中國人并不像騾子那樣
固執,因為騾子不會改變它的脾气,而任性的車夫則不然。受雇的車夫雖然在半路
上不听從他的雇主,甚至對于雇主明确警告要扣掉他的全部“酒錢”也不予理睬,
但過了半天時間到達終點時,他卻對自己在半路上的所作所為予以辯解,并且賠不
是。旅行者与他的車夫,船夫立下一個字据,通常是明智之舉,這樣就不會因可能
的誤會而帶來麻煩。
“有言在先”,這是中國人謹慎處世的至理名言。然而,事情往往是,即使費
盡心思訂立了字据,也還是會有出現誤解的時候。在中國的外國人碰到這种情況時
,無論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都會發現錢是引起你煩惱的重要原因;至于對方
是受過教育的學者還是一字不識的苦力,這几乎沒有多大差別,所有中國人都有在
誤解中取得优勢的天賦。他們就像腊月的北風鑽進門縫,像河水流進船洞,迅速且
不費勁。盎格魯一撒克遜民族為了适應需要在某些方面也獨立地發展出這一中國人
的天賦。就像古波斯人具有拉長弓和講真話兩种重要的技能一樣,盎格魯-撒克遜
人具有對敵人和對朋友都同樣誠實和公正的天性,對此,中國人不久就會有所覺察
。對中國人來說,這些品質似乎就像猶太人曾有過的某种獨特的習慣。猶太人在對
台塔斯時期的羅馬人采取軍事行動時,無論形勢多么緊迫,每隔6天都必定要暫停
一次。就像猶太人的那种習慣對羅馬人是有利的一樣,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那种天
性對中國人也是有利的。
1860年之前西方与中國人所進行的一個世紀的外交,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易于誤
解的習慣;在以后的年代里,這种習慣并沒有消失。与中國的外交史在很大程度上
是一部力圖對被完全誤解的事進行解釋的歷史。無論如何,中國人越來越清楚地看
到,外國人是遵守諾言的,盡管也有例外。而且同樣非常相信外國人辦事公正(盡
管也有某些個人和國家恰恰相反)。但是,正是基于這兩點,中國人有能力對付即
使是最頑固的外國人,“你是這樣說的”,“不,我不是這樣說的”,“但我認為
你是這樣說的,我們都是這樣理解的,就算我們都是傻瓜,請付錢,是你自己說過
要給的”。這就是中國人与外國人千百次爭論的實質,而百分之九十七的結果是外
國人付了錢,中國人心里很清楚,外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誠實和公正是會給錢的。
在以下的3個事例中可以看到,中國人如何利用其他手段達到目的,而且是三次有
兩次成功。”
有過体驗的讀者會發現每天都有大量各种誤解的例子。你告訴一個苦力把院子
里的雜草拔掉,而把開始抽芽的草皮留著,從而使你能夠看到渴望已久的一片珍貴
的草地;可是,這只粗心的牛拿著鋤頭把所有綠草都鏟除了,使之成了荒地,還說
這樣才干淨。他不“理解”你的意思。叫廚子到很遠的菜市場去買一條鯉魚和一只
雞;他沒買魚回來,卻買了三只大鵝;他認為你就是這么吩咐的。他不“理解”你
的意思。派送信人在收信之前把一包重要的信件送到法國領事館;他回來說,法國
領事館不收該信件;原來他把信件送到了比利時領事館,結果誤了收信時間。他不
“理解”你的意思。
筆者的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可以很好地說明,可怜的外國人是多么容易誤解和
被誤解。這位朋友去拜訪一家中國的銀行,銀行老板与他關系良好;當說到最近銀
行附近發生的一場災難性的大火時,這位外國人為大火沒有蔓延到銀行而向老板表
示慶賀。對此,這位老板立刻覺得尷尬,并生气地說:“這是什么話?這么說不好
!”直到后來,我的朋友才發現,他的冒犯之處在于他的話可以被誤解為:大火如
果再近一點把銀行燒了,那才是最不幸的。因此,盡管是表示慶賀,但也屬犯忌。
一位剛到京城不久的外國人看到一群駱駝,其中有只小駱駝,就對長期受雇于外國
人的車夫說:“你回家時,告訴我的小孩,讓他出來看這只小駱駝,他從來沒看過
,這一定會令他非常高興。”車夫沒有立即回答,像是在醞釀某個思想一樣,過了
一會儿才略有所思地說:“就算你要買那只駱駝,也不能抬舉它,否則就是害它!”
筆者曾參加過一次有中國人參加的禮拜,布道者講的是有關納曼的事。他描述
了敘利亞大將軍來到埃利沙★門前并代表隨從人員要求進見主人的情景。為了盡可
能說得形象生動,布道者如演戲般地模仿敘利亞的仆人喊道:“門衛,開門;敘利
亞將軍來了!”令布道者吃惊的是,一位坐在后排的人此刻突然不見了,像是被槍
擊倒了一樣;事后才明白,這人完全是誤會了。他是教堂的門衛,由于沒有注意到
前面所講的內容,當突然听到有人叫他開門,就迅速地衝了出去,讓納曼進來。
還有個例子是:某省一位傳教士的听眾所產生的錯覺。這位傳教士為了讓他的
听眾有深刻的印象,就用幻燈机顯示一只放大的普通寄生虫。這只虫子斜著映現在
屏幕★《圣經. 舊約》人物,跟從先知以利亞的圣者。--譯者注
澎
上,其龐大的身軀完全就像是埃及的鱷魚。這時,只听見一位觀眾以一种敬畏的口
气小聲地宣布他的新發現:“看,外國大虱子!”
★從西方人的觀點看,中國人誤解西方人,而且這种誤解經常是導致衝突的原
因。然而,史密斯缺乏公正之處在于,從中國人的觀點看,西方人也在誤解中國人
,這种誤解經常也是他們強權与侵略的理由。兩种文化交流,如何避免各執一端的
片面,在今天依舊是一個重要問題。--譯者注
中文書庫掃校(Yifan.net)
下一章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