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仁愛之心
“仁”向來被中國人列為“五常”之首。“仁”字在漢字中由“人”和“二”
兩部分組成,可能是想表明,仁產生于兩個人的相互交往。對文字本身的意義,我
們沒必要深究,因為它并不能代表生活——聰明的觀察家應該了解的是現實生活。
不過,盡管有一些本該了解真相的人常常作出淺薄的論斷,認為中國人不具備仁慈
的品質,這絕不是事實。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儒教教人溫良,佛教
勸人慈悲,這不能不對中國人產生顯著的影響。更何況,中國人有強烈注重實際的
天性。他們一旦要“行善”時,肯定會找到大量行善的机會,并做出各种“善事”
來。
中國人引以為榮的慈善行為有設立保育堂,建立麻瘋病院、老人收容院和免費
學校等。因為中國缺乏實用的戶口統計,現在可能還不知道這類机构究竟有多少。
戴維.希爾牧師曾調查過中國中部的一些地方,發現杭州城有三十家慈善机构,每
年的開支大約為八千英鎊。但是,冒昧地說,這些慈善机构仍然相對不足,因為中
國人口眾多,尤其是大鬧市區人口密集,他們需要大量慈善机构。
中國發大水或鬧飢荒時,各地普遍設立施粥棚,也為窮人捐贈衣物。這些事也
不全由政府來做,民眾自己也互相幫助,共度難關。這類耗資巨大的事例并不罕見
。災荒年頭,逃荒的災民潮水般地涌進城市,相當必要時,他們被允許在車棚里、
空房子里住下來。因為假如這些成群結隊的災民遭到拒絕,他們就會采取行動,實
行報复。這時,讓步是最明智的做法。
另外,各省在外地設立的同鄉會也屬于慈善机构。它主要照顧离鄉在外,窮困
潦倒的人,或者客死他鄉、遺体無法運回家鄉的人。這是一种保險性質的日常性事
務机构,中國人大概也這樣認為。
在一些勸人行“善”的書中。有的人對自己做過的惡事直言不諱,引以為恥,
也宣揚自己做過的善事,并引以為榮,善惡的結果會在判官的生死簿上顯示出來,
并決定著他們的來世。這种簡單的報應觀念清楚地反映了中國人注重實際的天性,
就像我們已經討論過的,他們總是執著地為來世考慮。在他們眼里,來世不過是現
世的伸展与延續。大部分中國人樂于行善的目的是期望獲得回報。有時,公開善行
背后利己的動机,會帶來不可思議的后果。1889年4月,杭州的官吏為幫助因黃河
泛濫而受災的難民,試圖通過對城中茶館賣出的每杯茶水抽稅來籌集資金。但古都
的民眾對這一做法的態度就像1773年波士頓市民對茶稅的態度一樣。官吏貼出告示
:“行此無上善舉,必得善報。”他們想以此來贏得民眾的支持。可是,民眾与茶
館聯合起來,進行抵制,終于使這一計划徹底破產。滿城居民如此團結一致,共同
抵制強制人獲得的“善報”,對我們來說,确實罕見。
為窮人提供棺材;把暴露野外的人骨頭收集起來并重新埋葬;燒掉撿到的字紙
,以免它們遭褻瀆;買活魚、活鳥,把它們放回大自然;還有些地方,為需要者贈
送神秘的膏藥,免費种痘,低价出售或贈送勸世良言,這些都成了中國人行善的主
要內容。因此,也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樣,真正對人怀有善良意愿的行為就退居其
次了。而這些陳舊的做法又几乎如出一轍,千篇一律,做的人也极少動感情,動頭
腦。站在岸邊,看漁人撒网、撿魚,撤网、撿魚,當然比幫助站在家門口的乞丐容
易多了。
況且,對注重實際的中國人來說,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魚一人水,鳥
一出籠,它們就自謀生路去吧,他們應做的已經做完了。鳥儿或魚儿們不能指望放
回它們的人會為它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對人來說,他們只是在積德,在做自己
的事,至于魚或鳥以后的命運,他們可管不了。
在中國,“善門難開”,關上更難。沒有誰能預料到愿望良好的行為在將來會
有什么樣的結果,也沒人知道因此而招來承擔更多責任的危險。明智的做法就是對
自己的行為時刻謹慎。一個住在中國內地的傳教士,曾應當地一些紳士的請求,幫
助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為他治眼,其實,不過是小小的白內障而已。后來,乞丐
的眼痊愈了,他重獲光明。然而,那些紳士知道之后,卻說傳教士砸了乞丐的飯碗
,因為,他現在不能再討飯了。因此,傳教士應該養活他,雇他看門。有時,一個
很少与其他人交往的慈善的老太太,款待其他的老太婆——她們看起來似乎應該得
到周濟,但是她卻會成為這些人殘酷榨取的犧牲品。我們曾听說過這類事情,雖然
只有一例,但估計并不罕見。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人很少有發自內心的仁慈,哪
怕是那么一丁點儿也沒有。
瘟疫、飢荒爆發或黃河大決口時,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遲早總會派人到災區,
試圖幫助災民。不過,他們從不采取長久性的、大規模的防范措施,僅僅是采取一
些權宜之計,似乎這种事只會發生一次。對災民的幫助也經常在關鍵時刻偏偏中止
了。比如說,人們經過長期痛苦的煎熬,好不容易挺到了早春,這是個最容易發病
的季節,可是政府只給一點儿救濟就把他們打發了,要他們赶快回家,老實干活。
理由不用說,誰都知道:政府的錢用完了,田里還正需要人干活。麥收前,只要他
們有吃的,就足夠了。政府也很清楚,如果不給一點救濟,天气轉暖,瘟疫就可能
爆發,人們大批地死去要比小災難更令人注意,更易引起麻煩。
“腊八舍粥”也一樣,是典型中國式的慈善活動,它也只注重活動的表面形式
。腊月初八這天,平時沒机會行善的人,早已准備好要慷慨施舍。按照風俗,他們
一整天會向所有來討粥的人施舍,不過,這些粥都是最便宜、最難讓人下咽的。這
就是所謂的“行善”,人們以此來積德。如果某一年碰巧丰收,可能就沒有人來討
粥了,因為即使窮光蛋在家里也可以吃到同樣或更好的飯食。即便如此,仍不足以
使施粥者停止舍粥,或換上更好的食物。一天過去了,沒有一個人來討粥,它們最
終被倒進了豬槽。而行善的富人們也帶著悠悠的滿足感回屋睡覺去了。今年的義務
他己盡了,良心也得到了滿足,他是個仁慈的人。但假如遇到了坏年頭,米价暴漲
,他們就沒心思行善積德了,因為他們“行不起善”。
前面,我們說過對乞丐的施舍,在中國,成群的乞丐隨處可見。他們所得到的
施舍有點保險的性質。眾所周知,城里的乞丐常常組成強大的幫派,他們遠比与自
己爭斗的任何幫派都更強大,因為他們一無所失,也無所畏懼,這可是無与倫比的
优勢。如果一個小店主拒絕了一個乞丐的乞討——他會像日內瓦仲裁那樣鐫而不舍
,就會有成群的乞丐前來騷扰。就連一個精神麻木的中國人也會感到這是個沉重的
負擔,乞丐們要等到自己不斷升級加碼的要求完全滿足之后,才讓店主繼續做生意
。店主和乞丐對拒絕的結果都很清楚,因而使得這類善行就像涓涓細流,綿延不絕。
對經常可以看到的,川流不息的難民,人們也同樣對待。通過這些,你將認識
,這不僅僅是使難民受惠,更重要的是行善者以為自己因此可以獲得福報,中國人
施惠的每一個對象,都可被看成“小情人”,行善者的一切行為目的只是使自己在
現在或未來生活得更好些。
對于中國人這种扭曲的慈善行為,應該再加上重要的一點,即無論何种事情,
好事也罷,惡事也罷,都不能逃脫日益萎縮衰退的中國政体的壓榨,而且這种壓榨
和政府的其他計划一樣組織嚴密。想知道一個中國人把賑濟款据為己有的全部細節
,簡直比登天還難。不過,在一些緊急關頭,如大飢荒中,可以充分肯定,即使民
眾的深重苦難也不能阻止元恥的官吏侵吞手中的賑濟款。此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
中在民眾的苦難及賑濟款上,如果外界既不知道款子的籌集情況,也不知道其使用
情況,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中國人開始更多地了解西方文明的時候,他們所了解的只是西方人強迫他們
接受的西方文明中最坏的成分。在他們看來,基督教世界遍布非基督教世界無法比
擬的慈善机构,這肯定是件了不起的事。這也可能會促使他們去探求隱藏在這一意
味深長的事實背后的東西。我們還應該提醒中國人去注意一個令人深思的細節:表
示“仁”的漢字与其他和感情有關的漢字不同,它沒有以心字作偏旁,這說明,它
代表的美德通常是缺少誠意的,其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慈善活動應是一种本能
,無論有無明确的必要,都要找机會表現出來。中國人完全缺乏這种精神,這的确
不是人類的進步。如果中國人想創造出真正的慈善,就必須經歷西方人過去的經歷
,把仁慈變成人生的重要成分。
中文書庫掃校(Yifan.net)
下一章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