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精于校雠足称善本??

专家学者评议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贵文献,规模宏大,卷帙浩繁,计3259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裁,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明亡以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几千年历史。对这部史学巨著,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

《二十四史》版本很多,时代较近也较知名的有清武英殿本、张元济主持影印的百钠本以及陆费违主持排印的《四部备要》本。近年来,更有各种各样的白话今译本、简体横排本等。不过,现今使用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数中华书局从50年代开始陆续校点出版、习惯上称为标点本的((二十四史))。该书自1978年全部出齐,至今已近20年。20年间,一再重印,对已发现的校点中的失误,续有订正,可以说日臻完善。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变》的整理情况、特色和价值。日前,中华书局特别邀请张岱年、楼宇烈、阴法鲁、徐苹芳、吴树平、蔡美彪、丁守和、周振甫、俞筱尧、王锤翰、王尧等著名学者就有关情况作了介绍,并谈了各自的看法。

《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指示和关怀下进行的。1953年,毛泽东曾委托范文澜、吴暗组织校点《资治通鉴》,此书出版后又指示校点前四史。1958年9月,范、吴邀约中国科学院几个所和中华书局的负责人商讨此事,商定了前四史所选择的版本和校点分工计划,并提出组织其他二十史及《清史稿》的标点工作。10月6日、范、吴联名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几天后,毛泽东亲自回信,说计划很好,望即照此实行。此后,中华书局和参加校点的学者即开始工作。“文革”前,前四史的校点本已按计划完成出版。“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排除阻力,执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亲自过问此事,从全国各地调集对各断代最有研究的第一流专家,继续开展其他二十史和《清变稿》的校点工作。至1978年,标点本((二十四史))全帙出齐。先后历20个春秋,最终完成了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空前的古籍整理工作。

(二)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事,保证厂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的学术水平。先后参加整理工作的知名学者有:顾颉刚、白寿彝、赵守俨、宋云彬、聂崇歧、陈直、陈乃乾、郑天挺、刘节、王仲荦、罗继祖、卢振华、张维华、杨伯峻、陈述、张政?R 、翁独健、曾次亮、孙毓棠、启功、罗尔纲、王锤翰、王毓铨、周振甫、冯家升、唐长孺、陈仲安等,称得上是“群贤毕至,专家咸集”。这些专家学者的参与,使整理工作有了相当可靠的学术水准和质量保证。

(三)整理工作严肃认真,使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成为点校精确、质量上乘的最佳版本。在校勘过程中,整理者表现出审慎的科学态度。在选取底本时,既不排斥古本,也不迷信古本,从实际出发,悉采善本。如《后汉书》、《南史》、《北史》以宋元古本为底本,《汉书》则以清工先谦《补注》本为底本。弃取之间,全是根据质量优劣。由于科学地选定了底本,从而为校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校勘方法的运用上,整理者不是专执一端,而是灵活运用多种校勘方法,既有不同版本之间的互相比勘,又有本史之内的前后校正;既利用各种文献,广采前人成果,又采用推理,勘订史文。这些不同校勘方法的运用,为纠正讹误取得了可靠证据。如《元史》校勘记达2600多条,《宋史》校勘记则多达4000余条。除《史记》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经过认真仔细的校勘,以讹传讹的文字得到厘正,脱落残缺的文字得以增补,窜入史文的衍宇得以删除,错乱倒置的史文加以乙转,许多疑滞迎刃而解。

诚然,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也并非完美元缺。自出版以来,有不少学者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但是,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相对于以往的各种正史版本来说,这部标点本《二十四史》仍然是最好的、最适合现代人阅读和征引的版本,是古籍整理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许多学者还建议中华书局在此基础上尽快出版《二十四史》缩印本,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中华书局接受了该建议并已着手这方面工作,《二十四史》缩印本不日即可推出。 (李占领整理)(1997年10月78《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