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滿文 "字母" 則係再由 "蒙古文字母" 脫胎, 加以變造而成.
3. 維吾爾 "文字" 係藉 "阿拉伯 (Islamic Letters) 字母" 拼音而成. 原為古 "回鶘文"
(1950 年, 人民政府成立後, 改用英文字母拼寫, 80 年代 "再" 改回用 "伊斯蘭字母". )
4. 藏文 "字母" 係由北印度之 "梵文" 脫胎, 加以變造而成.
以上四種文字, 皆係 "拼音" 文字. 成字時, 僅反映出當時之 "語音", 過時即
"不甚靈活". 單憑 "聽覺" 一種特性, 該等文字, 均 "未能" 建立起 "深厚", 可因應
"社會時地變遷" 的 "文化根基", 讓後人仍可 "有跡可尋" 據以推演, 繼續發揚
光大!
漢族文字為 "象形", 兼有 "視覺" 與 "聽覺" 二種特性. 而且, "語音" 可不受
"時代" 和 / 或 "地域" 限制. 儘管時代變遷, 後人仍可在各處 "循跡" 繼續
發展. 此為 "漢文化" 能歷七千多年而不墜之特質.
例如, 華僑今日遍居全球各地, 他們仍可就 "母文化" 不停努力, 從各方面
發揚光大.
1203 年, 成吉思汗 征服乃蠻部, 得一學者, 因蒙古當時無文字, 傳令行文不便,
乃仿維吾爾 "回文字母", 變造出 "蒙古文 字母", 拼音出 "蒙古語". 此蒙古語,
在蒙,漢雜居多年之 "內蒙區" 內, 流行極為有限, 無大文化價值.
傳統之蒙古文字, 屬 "拼音文字" 類型,脫胎於源自敘利亞字母的察合台字母。
"在察合台 字母" 出現之時,其書寫方式已從 "橫寫" 改成 "直寫"。在 成吉思汗
時代,由於 "察合台 字母" 在中亞地方的廣泛使用,它被借用來紀錄蒙古語,
並慢慢演變成今日的式樣。
中國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 有 29 個字母,
蒙古文字母表示母音的 5 個,表示輔音的 24 個,
拼寫時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行款從左向右。
努爾哈赤 於明朝末年, 征服東北 及 蒙古各部後, 又仿 "蒙古文 字母",
變造出 "滿文 字母", 拼音得出 "滿文", 直寫 一如蒙古文.
但是, 滿族 與 漢族雜居歷數百年, 均說 "漢語",
"滿文" 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無甚實際用途.
除了在大建築物命名 及 內宮印,信上使用, 僅止於表顯 "滿族" 當時之 "權威".
金滅亡後,通曉 "女真文" 的人越來越少,到明朝中期已逐漸失傳。
滿語, 屬阿爾泰語系滿 - 通古斯語族,滿洲沒有文字。 ...
努爾哈赤 主持創制 "滿文",是仿照 "蒙古文 字母" 拼音而成.
維吾爾:
新疆天山以南之古維吾爾 (Uygur) 部, 原住 "貝加爾湖" 附近, 在匈奴以北.
約於五世紀時, 大量南遷至新疆地區, 乃古時之 回鶻(紇), ..... .
部份人口有 "碧眼兒".
初信奉 薩滿教, 摩尼教, 景教, 拜火教, 佛教, ... ,
十一世紀後, 伊斯蘭教 (回教 Islam) 傳入, 改信至今.
"維吾爾文" 亦採用 "回文 字母 (Islamic letters) " 拼出.
(1950 年, 人民政府成立後, 改用英文字母拼寫, 80 年代 "再" 改回用 "伊斯蘭字母". )
後融入吐番人, 契丹人, 蒙古人, 漢人, 藏人, .... , 成為今日之 "維吾爾族".
現有人口 8 百多萬. 湖南之桃園 與 常德, 至今尚有維吾爾族人 3,000 多,
與漢人雜居.
回人:
一. 在 "絲路通商" 期間, 花拉子模, ..... 等阿拉伯諸國商人, 循 "陸路" 來華,
部份與漢女通婚後留下, 散居在西北 寧夏,甘肅, ..... 一帶. 所生子女之後裔,
一直保存著父系之 "宗教信仰", "文化傳統", ..... . 能說漢語 與
"回語 (Arabic Language)", 兼用 漢字 與 回文, 有兩種 "文化背景" 與 "生活習慣".
習性則 "傾向" 漢族較多.
二. 原波斯之 "航海" 商人, 部份 與 漢女通婚後留住中國,
他們的 "後裔", 則多散居在沿海一帶,
現已完全漢化, 唯乃保持回教信仰.
回人散居在全國各地, 到處都有 "清真館". 例如: 明朝航海探險家 鄭 和 是雲南人回人,
當時他所召集的水手們, 大多是福建, 廣東, 浙江, 江蘇, ..... 沿海一帶的回人.
清真寺處處, 見下圖.
藏文文字是由 30 個輔音字母 與 4 個元音符號 所拼組而成,
其中 4 個元音符號是不能獨立組成文字, 它必須搭配輔音字母,
其中有 3 個元音符號是加在輔音上面, 另 1 個元音符號加
在輔音下面, 如圖一 與 圖二.
西藏文字跟一般拼音文字 (例如英文, ... 等) 的最大不同是,
在字母上下可以加上其他字母. 加在 "基字"上面者稱為 "上加字",
加在 "基字" 下面者稱為下加字. 見圖三.
綜合上述規則, 複雜的藏文文字組成結構如圖四.
分別用 4 種 "符號"
"姓名" 多乃沿用 "漢字", 然近年有全用 Hanguel 字母符號拼出之傾向.
詳見 朝鮮語文
在中國東北部的 吉林省、黑龍江省 和 遼寧省,大約居住著兩百萬的朝鮮族人,
現在 朝鮮語 是中國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另外一種是中文。
在中國黑龍江省也有中國唯一的一個省級朝鮮語廣播電台。
人口 - 16,178,811
多散居於 廣西, 廣東, 雲南, 湖南, 貴州, .... 等地.
文字 --- "土俗字", 即只用漢字之偏旁, 部首重新組合而成, 有的是借用漢字注
壯語音義, 有些是創造的 "類象形字" 之方塊字, 例如:
(大 + 坐) 音 "穩", 意穩當.
(不 + 生) 音 "終", 人亡絕也.
(不 + 大) 音 "動", 人瘦弱也.
.... .
現已識者甚少.
1957 年, 開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作 "試點" 推行 "拉丁字母 a b c ... 拼音" 之
壯文, 以壯族 "北部方言" 為基礎方言. ......
語言 - 各種土著語, 漢語
Various GeoStroke Sites
各種 見字知碼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