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12月召开的武汉易经学术报告会议上,我报告了对于贵州晒甲山红崖天书
的解译[1]。论证了红崖天书是有序排列的天干地支文字,其二维结构排列、干支序
数的阴阳特性,恰好可组成八卦、《河图》、《洛书》。因为古有伏羲根据图书而
画八卦之说,故称红崖天书干支八卦为《伏羲干支八卦》。在这里,我将重点阐述
《伏羲干支八卦》,并根据《易经》基本原理和干支理论,对伏羲易经进行重新构
建。
《伏羲干支易六十四卦》
第一节 伏羲重卦之说
伏羲不但创建了《八卦易经》理论,而且还将八卦相重,衍生成六十四卦。唐代
孔 颖 达 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综述,力举伏羲应该是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的人。
他在其疏 易 本 《周 易 正 义序》中论述“ 论重 卦 之 人”这个问题时说:“
《系 辞》 云: 河 出 图, 洛 出 书, 圣 人 则 之。 又 《礼 纬 含 文 嘉》 曰:
伏 牺 德 合 上 下, 天 应 以 鸟 兽 文 章, 地 应 以 《河 图》、《洛 书》,
伏 牺 则 而 象 之 乃 作 八 卦。 故 孔 安 国 、马 融 、王 肃 、姚 信 等 并 云 :
伏 牺 得 河 图 而 作 易。 是 则 伏 羲 虽得 河 图, 复 须 仰 观 俯
察 以 相 参 正 ,然 后 画 卦 。伏 牺 初 画 八 卦 ,万 物 之 象 皆 在 其
中, 故 《系 辞》 曰 :八 卦 成列, 象 在 其 中 矣 。是 也 虽 有 万 物 之
象, 其 万 物 变 通 之 理, 犹 自 未 备 ,故 因 其 八 卦 而 更 重 之 卦
有 六 爻,遂 重 为 六 十 四 卦 也 。”又进一步列举伏羲是重卦之人的论证:
1)“《乾 凿 度》 云: 垂 皇 策 者 牺,《 上 系 》论 用 蓍 云: 四 营 而
成 易, 十 有 八 变 而 成卦; 既 言 圣 人 作 易 十 八 变 成 卦 ,明 用
蓍 在 六 爻 之 后, 非 三 画 之 时, 伏 牺 用 蓍 即 伏 牺 已 重 卦 矣”;
2)“《说 卦》又 云: 昔 者 圣 人 之 作 易 也, 将 以 顺 性 命 之 理 ,是
以 立 天 之 道 曰 阴 与 阳 ,立 地 之 道 曰 柔 与 刚 ,立 人 之道 曰 仁
与 义 ,兼 三 才 而 两 之, 故 易 六 画 而 成 卦 。既 言 圣 人 作 易 兼
三 才 而 两 之, 又 非 神 农 始 重 卦 矣”;3)“又《 上 系》 云: 易 有
圣 人 之 道 四 焉, 以 言 者 尚 其 辞 ,以 动 者 尚 其 变, 以 制 器 者
尚 其 象, 以 卜 筮 者 尚 其 占。此 之 四 事 皆 在 六 爻 之 后, 何 者
三 画 之 时 未 有 彖 繇, 不 得 有 尚 其 辞 ;因 而 重 之 ,始 有 变 动
,三 画 不动 ,不 得 有 尚 其 变; 揲 蓍 布 爻, 方 用 之 卜 筮, 蓍 起
六 爻 之 后, 三 画 不 得 有 尚 其 占 ;自 然 中 间 以 制 器 者尚 其 象 ,
亦 非 三 画 之 时 ,今 伏 牺 结 绳 而 为 罔 ?? ,则 是 制 器, 明 伏 牺
已 重 卦 矣 ”;4)“又《 周 礼决 小 史》 掌 三 皇 五帝 之 书, 明 三 皇
已 有 书 也。《 下 系》 云: 上 古 结 绳 而 治, 后 世 圣 人 易 之 以 书
契, 盖 取 诸 □ ,既 象 □ 卦 而 造书 契, 伏 牺 有 书 契 则 有 □ 卦
矣 。故 孔 安 国 《书 序》 云: 古 者 伏 牺 氏 之 王 天 下 也 ,始 画 八
卦、 造 书 契 ,以 代结 绳 之 政。 又 曰: 伏 牺、 神 农、 黄 帝 之 书
谓 之 三 坟 是 也。 又 八 卦 小 成 ,爻 象 未 备 ,重 三 成 六, 能 事 毕
矣。 若言 重 卦 起 自 神 农, 其 为 功 也 ,岂 比 系 辞 而 已 哉 。何 因
《易 纬》 等 数 所 历 三 圣 ,但 云 伏 牺 、文 王 、孔 子 ,竟 不及 神
农, 明 神 农 但 有 盖 取 诸 益 ,不 重 卦 矣。 故 今 依 王 辅 嗣, 以 伏
牺 既 画 八 卦 即 自 重 为 六 十 四 卦, 为得 其 实。 其 重 卦 之 意,
备 在《 说 卦》, 此 不 具 叙。 伏 牺 之 时 ,道 尚 质 素, 画 卦 重 爻
,足 以 垂 法 ,后 代 浇 讹, 德 不如 古, 爻 象 不 足 以 为 教, 故 作
系 辞 以 明 之。”
孔 颖 达的论证,主要 以《系辞传》和《说卦传》为论据,分析得很精辟,十分具
有说服力,姑且作为一论。然而,关于伏羲六十四卦的卦序这个问题,由于古无明确的传
载,故此十分棘手。在这里,鉴于篇幅之限,不多作讨论,只将《伏羲易》六十四卦方
图、圆图、卦序、《伏羲干支易经》与《周易》的卦爻对应,一一地加以罗列,以备参
考。至于《周易》卦爻辞的干支解析,不另外著述(《周易干支解析》)不能解释明白,
故这里暂且缺如。
第二节 《伏羲易》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排列、卦序
古《易》有其排列规律,北宋得陈抟真传的邵雍,曾经传出方阵、圆阵六十四卦图。
方圆六十四卦阵的实质是“先天六十四卦序”,即由“先天八卦序”的上下卦的一一
对应重叠而成,其卦序反映了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的自然数理逻辑,故其卦爻象数与数
学二进制暗合。
邵雍阐述《圆方图》说:“天以始生言之,故阴上阳下,交泰之意也。地以既成言
之,故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天地之所阖PI,
日月之所以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乎此矣”。南
宋朱熹对邵子之学,研究颇为精到,他阐述《圆方图》说:“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
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
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
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为天,方者静而为地也。”
陈抟、邵雍之学,虽然精到和合乎自然数理,但并非是《伏羲易》的原始八卦和六
十四卦的卦序和《易》理。如果将《伏羲八卦序》上下两两对应重合起来,就可得到下
列《伏羲光易六十四卦方图》。
《伏羲光易六十四卦方图》
离 兑 巽 艮 震 乾 坤 坎
离 离 革 家人 贲 丰 同人 明夷 既济
兑 睽 兑 中孚 损 归妹 履 临 节
巽 鼎 大过 巽 蛊 恒 □ 升 井
艮 旅 咸 渐 艮 小过 □ 谦 蹇
震 噬嗑 随 益 颐 震 无妄 复 屯
乾 大有 □ 小畜 大畜 大壮 乾 泰 需
坤 晋 萃 观 剥 豫 否 坤 比
坎 未济 困 涣 蒙 解 讼 师 坎
《伏羲光易六十四卦方图》以离卦为东南阳卦,坎卦为西北阴卦,未济为东方生长
卦,既济为西方收藏卦。此四卦均由离与坎二卦合成,颇有日月循环,阴阳交和,万物
生长于中(震艮小过颐)之大象。在《方图》中,离坎居始终而在外,包囊宇宙。离坎对
角相恃,分别为日与月的阳阴极盛之方;未济既济对角相恃,分别为生与死的新生
与衰亡之地。这四卦构成“X”形,一个变易不稳定的图像,象征“易道”常迁,
变动不居;气变无常,随时空而易的特征。
《伏羲光易六十四卦方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图形,蕴涵宇宙之秘。该图是由七个
相互嵌套的卦图有机组成的,它们分别是:《六十四卦总图》、《总图简要十六卦图》、
《中央十六卦图》、《坎方十六卦图》、《未济方十六卦图》、《离方十六卦图》
和《既济方十六卦图》。
《总图简要十六卦图》
离 贲 丰 既济
(东南) (南) (西南)
旅 艮 小过 蹇
(东) (中) (西)
噬嗑 颐 震 屯
未济 蒙 解 坎
(东北) (北) (西北)
《中央十六卦图》
巽 蛊 恒 □
渐 艮 小过 □
益 颐 震 无妄
小畜 大畜 大壮 乾
《坎方十六卦图》
震 无妄 复 屯
大壮 乾 泰 需
豫 否 坤 比
解 讼 师 坎
《未济方十六卦图》
噬嗑 随 益 颐
大有 □ 小畜 大畜
晋 萃 观 剥
未济 困 涣 蒙
《离方十六卦图》
离 革 家人 贲
睽 兑 中孚 损
鼎 大过 巽 蛊
旅 咸 渐 艮
《既济方十六卦图》
丰 同人 明夷 既济
归妹 履 临 节
恒 □ 升 井
小过 □ 谦 蹇
如果再将《伏羲光易六十四卦方图》按《邵子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的组合方法排列
圆图,就可得到《伏羲光易六十四卦圆图》。实际上,《伏羲光易六十四卦圆图》
表述的是一个圆周螺旋运动,是三维螺旋圆柱图。应该注意的是,该圆柱的高是时间维,是层
次运动发展演化的各个阶段。它起于离卦,终于革卦。革卦,就是革命之卦,为旧亡新
生的卦象。革卦之后又继之以离卦,象征新的圆周螺旋运动的开始。《伏羲易》以离、太阳为
万物生长之源,在(南)上普照;以复卦为万物再生长进之卦,居东南隅;以乾泰二卦
为生长生发的力量,居东方生发万物;以坤卦为万物养育之地,居东北隅;以坎水为万物生
长之基,在(北)下流动;以咸卦为万物和合(结果、受孕、再生)的力量,居西北隅;
以巽与大过二卦为收敛收藏的力量,居西方收藏万物;以兑卦为说出的力量,居西南
隅;最后以革卦为去旧始新的力量,居南方上位,接新离卦而继之朗照天下,开始新的
螺旋周期。
《伏羲易卦序》三维螺旋圆柱图
(略。读者可根据文字描述建构。)
圆,无终无始,环行无端,本无卦序;然《伏羲光易》六十四卦呈螺旋周期排列,
故有卦序,现将《伏羲光易六十四卦》卦序罗列如下:
离卦居南方午位在上,继之以噬嗑、随、益、颐、震、无妄、复、屯、大有、□、
小畜、大畜、大壮、乾与泰卦居东方,继之以需、晋、萃、观、剥、豫、否、坤、
比、未济、困、 涣、蒙、解、讼、师、坎卦居北方子位在下。坎卦之后,继之以蹇、谦、□、
小过、艮、渐、咸、旅、井、升、□ 、恒、蛊、巽与大过卦居西方,继之以鼎、节、临、
履、归妹、损、中孚、兑、睽、既济、明夷、同人、丰、贲、家人、终于革卦,继而又
复接于离卦,开始一个新的圆周运动。
《光易》六十四卦序所组成的八阵方图,也隐含着深意,兹将其方图排列如下:
离 噬嗑 随 益 颐 震 无妄 复
屯 大有 □ 小畜 大畜 大壮 乾 泰
需 晋 萃 观 剥 豫 否 坤
比 未济 困 涣 蒙 解 讼 师
坎 蹇 谦 □ 小过 艮 渐 咸
旅 井 升 □ 恒 蛊 巽 大过
鼎 节 临 履 归妹 损 中孚 兑
睽 既济 明夷 同人 丰 贲 家人 革
《光易决上经》起于第一卦离,终于第三十二卦师;《光易决下经》起于第三十三
卦坎,终于第六十四卦革;表现了创生新时代的革命之《易》。革命之时,居中的四卦涣
蒙□小过则表现了国家混乱、民众逃亡之象。
实际上,《伏羲干支易六十四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原理蓝本,二者之间存在
对应关系,《周易》写作的基本原理与意象,是以《伏羲干支易》为依据的。
第三节 《伏羲干支易六十四卦》
《伏羲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爻辞早已失传,这里以《三坟》命卦体例分别给予六
十四卦以名称,如乾为乾乾卦,未济为离坎卦等。至于《伏羲易》的卦爻辞,则以上下
卦所配干支分别系上卦辞和爻辞。
第一卦:离离卦 (离)
卦辞:离下:甲乙甲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第六爻: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第五爻: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第四爻: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阴卯4第三爻: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第二爻: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第一爻:阳奋物而起之。
《伏羲易》爻位序数与《周易》一致,在这里自下而上地分别称为第一至第六爻。
下面略而不序。括号中的卦名是《周易》各卦的名称,以明二易之间的对应性。
第二卦:震离卦 (噬嗑)
卦辞:震下:午癸未;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三卦:震兑卦
(随)
卦辞:震下:震:午癸未;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四卦:震巽卦 (益)
卦辞:震下:午癸未;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五卦:震艮卦 (益)
卦辞:震下:午癸未;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六卦:震震卦 (震)
卦辞: 震上:午癸未;震下: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七卦:震乾卦 (无妄)
卦辞:震下:午癸未;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八卦:震坤卦 (复)
卦辞:震下:午癸未;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九卦:震坎卦(屯)
卦辞:震下:午癸未;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第十卦:乾离卦 (大有)
卦辞:乾下:戌子寅;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一卦:乾兑卦 (□)
卦辞:乾下:戌子寅;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二卦:乾巽卦 (小畜)
卦辞:乾下:戌子寅;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三卦:乾艮卦 (大畜)
卦辞:乾下:戌子寅;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四卦:乾震卦 (大壮)
卦辞:乾下:戌子寅;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 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五卦:乾乾卦 (乾)
卦辞:乾下:戌子寅;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六卦:乾坤卦 (泰)
卦辞:乾下:戌子寅;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七卦:乾坎卦 (需)
卦辞: 乾下:戌子寅;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第十八卦:坤离卦 (晋)
卦辞:坤下:亥辰酉;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十九卦:坤兑卦 (萃)
卦辞:坤下:亥辰酉;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卦:坤巽卦 (观)
卦辞:坤下:亥辰酉;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一卦:坤艮卦 (剥
卦辞:坤下:亥辰酉;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 万物见,成文章。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
第二十二卦:坤震卦 (豫)
卦辞:坤下:亥辰酉;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1: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三卦:坤乾卦 (否)
卦辞:坤下:亥辰酉;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四卦:坤坤卦 (坤)
卦辞:坤下:亥辰酉;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五卦:坤坎卦 (比)
卦辞:坤下:亥辰酉;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毕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第二十六卦:
坎离卦 (未济)
卦辞:坎下:丑申卯;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二十七卦:坎兑卦 (困)
卦辞:坎下:丑申卯;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二十八卦:
坎巽卦 (涣)
卦辞:坎下:丑申卯;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二十九卦:坎艮卦 (蒙)
卦辞:坎下:丑申卯;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9申: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三十卦:坎震卦 (解)
卦辞:坎下:丑申卯;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三十一卦:坎乾卦 (讼)
卦辞:坎下:丑申卯;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三十二卦:
坎坤卦 (师)
卦辞:坎下:丑申卯;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三十三卦:坎坎卦 (坎)
卦辞:『坎:丑申卯』下-『坎:丑申卯』上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第三十四卦:艮坎卦 (蹇)
卦辞:艮下:巳丁壬;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
第三十五卦:艮坤卦 (谦)
卦辞:『艮:巳丁壬』下-『坤:亥辰酉』上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1: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 万物见,成文章。
第三十六卦:艮乾卦 (□)
卦辞:艮下:巳丁壬;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第三十七卦:
艮震卦 (小过)
卦辞:艮下:巳丁壬;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第三十八卦:
艮艮卦 (艮)
卦辞:『艮:巳丁壬』-『艮: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第三十九卦:
艮巽卦 (渐)
卦辞:『艮:巳丁壬』下-『巽:辛丙庚』上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第四十卦:艮兑卦 (咸)
卦辞:艮下:巳丁壬;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
第四十一卦:
艮离卦 (旅)
卦辞:艮下:巳丁壬;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
第四十二卦:巽坎卦 (井)
卦辞:巽下:辛丙庚;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三卦:巽坤卦 (升)
卦辞:巽下:辛丙庚;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四卦:
巽乾卦 (□)
卦辞:巽下:辛丙庚;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 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五卦:巽震卦 (恒)
卦辞:巽下:辛丙庚;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六卦:
巽艮卦 (蛊)
卦辞:巽下:辛丙庚;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七卦:
巽巽卦 (巽)
卦辞:巽下:辛丙庚;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八卦:
巽兑卦 (大过)
卦辞:巽下:辛丙庚;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四十九卦: 巽离卦 (鼎)
卦辞:巽下:辛丙庚;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第五十卦:
兑坎卦 (节)
卦辞:兑下:丙戊己;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一卦: 兑坤卦 (临)
卦辞:兑下:丙戊己;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二卦:
兑乾卦 (履)
卦辞:兑下:丙戊己;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3寅: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三卦:
兑震卦 (归妹)
卦辞:兑下:丙戊己;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四卦:
兑艮卦 (损)
卦辞:兑下:丙戊己;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五卦:
兑巽卦 (中孚)
卦辞:兑下:丙戊己;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六卦: 兑兑卦 (兑)
卦辞:兑下:丙戊己;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七卦:
兑离卦 (睽)
卦辞:兑下:丙戊己;离上:甲乙甲。
爻辞: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第五十八卦: 离坎卦 (既济)
卦辞:离下:甲乙甲;坎上:丑申卯。
爻辞:
阴卯4:天门开,万物出。
阳申9:阴气成体,自申束,申贼万物。
阴丑2:阳奋物而起之。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五十九卦:
离坤卦 (明夷)
卦辞:离下:甲乙甲;坤上:亥辰酉。
爻辞:
阴酉10:万物入藏。
阴辰5:生 气 方 盛 , 阳 气 发 泄 ,生 者 毕 出 , 萌 者 尽 达 , 不 可
以 内 。
阴亥12:物死而复归于万物之宗,九复为一。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六十卦:离乾卦 (同人)
卦辞:离下:甲乙甲;乾上:戌子寅。
爻辞:
阳寅3:万物始生[虫寅]然。
阳子1:阳气动,万物滋。
阳戌11: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六十一卦:
离震卦 (丰)
卦辞:离下:甲乙甲;震上:午癸未。
爻辞:
阴未8:五行木老,万物皆成而有滋味。
阴癸10:冲破幽闭,降临于阳世而昭阳。
阳午7:阴气[午吾]逆, 阳气冒地而出。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六十二卦:
离艮卦 (贲)
卦辞:离下:甲乙甲;艮上:巳丁壬。
爻辞:
阳壬9:阳气任养万物于下,怀孕于壬。
阴丁4:万物丁壮。
阴巳6:阳气已出,阴气已藏, 万物见,成文章。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六十三卦:离巽卦 (家人)
卦辞:离下:甲乙甲;巽上:辛丙庚。
爻辞:
阳庚7:阴气庚藏阳气,万物形长庚实。
阳丙3:阳道着明,物长齐而明于丙。
阴辛8:阳气内藏,万物辛生。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第六十四卦:离兑卦 (革)
卦辞:离下:甲乙甲;兑上:丙戊己。
爻辞:
阴己6:包、属、成类。
阳戊5:天地阴阳和合而茂盛于中。
阳丙3:阴阳交而造物。
阳甲1:天甲出而耀,天甲为日。
阴乙2:人才阴柔,阳出而阴气尚强。
阳甲1:地甲出而明,地甲为火。
《周易》的最后既济、未济两卦,是《伏羲八卦》的首尾卦的组合,囊括了《易经》
的宇宙原理。先离后坎是既济卦,象阳明演生万物之时;先坎后离是未济卦,象阳入
而万物□息之时;正合《系辞传》开章明义所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很明显,《周易》卦爻辞系配的第一根据是《伏
羲干支易》的二十四气八卦易理。《周易》是一门将《伏羲易》的自然之理应用于社会、
人事的预测筹谋学问。周文王与周公旦(?)在为《周易》系辞之时,以《伏羲易》为蓝本,
结合六十四卦的总体构象、卦与卦之间的相互关系,每卦的上下卦、阴阳爻相互之间的
关系等,制定了人在天地气交之中、自然规律法规之下、时间轴上的行为动向、变易规
则和 吉凶吝咎;论述了人在天地人三才之道中的地位、行为、演易发展的规律;也为他
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定了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