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朦胧诗?让人觉得很幽默的是,自八十年代起,中国大地 上兴起了那么多的自称是现代派的朦胧诗人,却至今还没有对朦胧诗 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朦胧诗这一名字最初出现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 朦胧》(1980)这篇对诗歌的评论文上,其后,便演变成公认的当时流 行的诗歌术语。 对朦胧诗尽管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但普遍认为,朦胧诗是属 于现代派诗歌或者具备现代派特征的诗歌。现代派诗歌一个明显的特 征,就是从一般意义上讲的很晦涩,让人难以理解,在当今,现代派 最负盛名的诗作是艾略特的《荒原》,它发表于一九二二年,《荒原》 象征着世界没有水,因而干枯了,趋于毁灭。它是现代诗的一个里程 碑: 河边的帐篷支离破碎,最后手指般的树叶 紧握,伸进潮湿的河岸,风 吹起这片棕色的土地,无人听闻 …… 在群山中倾颓的洞里 在淡色的月光下,小草在 倒塌的坟上歌唱,而教堂 空无一人,只有风穿过 食指,北岛等一批朦胧派诗人开始写着朦胧诗,实际是模仿欧美 现代派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但他们当中一些人仅是停留在文字的 模仿上,没有提炼出诗的素质出来。用白话文写现代朦胧诗,并不是 从北岛他们那时开始的。早在一九二五年,李金发出版过一本个人诗 集《微雨》,是属于中国现代诗第一本诗集。李金发曾在法国留学, 受波德莱尔影响很大,而波德莱尔是现代派诗歌的开山鼻祖,他的著 名的诗集是那本《恶之花》,出版于一八五七年,四十年代曾成为法 国最畅销的书。 现代诗歌写作技法,主要是采用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的基本特点 是朦胧、神秘、暗示和通感等。象征主义这一词源于哲学,它出自于 瑞典哲学家史威登堡的《对应论》里。史威登堡论为,自然界万物之 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相互对应的联系,任何一个事物里都包含着其 它的事物。在波德莱尔那首著名的《感应》诗里,对象征主义做了形 象的描述: 自然是一座神殿 那里的柱子 不时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李金发从法国回来,学习波德莱尔,创作的许多现代诗,但遗憾 的是,他的诗作只是移植,不是创作,诗作里有许多波德莱尔的痕迹。 他创作现代诗,也只是在词语上进行“创作”,偏离的创作方向,几 十年下来,他的诗作几乎被人遗忘了,用当时的评论,他对现代派发 展有功,但他败坏了语言。朱自清曾在一篇文章里对李金发的诗做过 这样的评论: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看可以懂,合起 来却没有意义。李金发的代表作是那篇《弃妇》: 长发披我两眼之间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木之沉睡 黑夜与蚁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之身后 如荒野狂风怒吼 战栗了无数游牧 由于朦胧诗的创作主要是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这样说,朦胧诗的创作就是在挖掘具有象征性的“晦涩”的词汇。 法国著名诗人克洛代尔曾说过,象征主义诗人是“首先要找到‘词’ ——具有魔力的词。”但是,诗人不只是仅仅会‘造词’,而是要凭 借语言这种有形无实的特点来组织一幅清晰而美妙的图画,是想象力 和欲望相结合的产物,是欲望和生命的冲动,是内心梦幻或生命原始 冲动的秘密。由这样的语言产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它具有美妙的 乐感——这是象征主义诗的另一特点,象征主义诗的语言的音乐性, 使诗句听起来象翠鸟啭歌——读者可以听不懂鸟的歌声,但却喜欢听。 但朦胧诗从在中国兴起的那一时刻起,在一部分诗人眼里,似乎 它的目的就是让人难懂或者根本看不懂,一些朦胧诗的作者近于用“ 癔语”在写诗。超现实主义者曾经声称,神经病患者的语言是真正的 精神活动的语言,但朦胧诗的作者并不是精神病患者,他们的作品是 在理智的指导下写出来的,然而,他们的指导方针却和“神经病患者 的语言”有些相似之处。 在这些诗人当中,北岛的诗作,有许多都近似于“癔语”,在“ 词语”的挖掘上下功夫,但‘词语’不是诗。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 论述诗时曾经指出,语言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所有存在的家园,但 语言不是诗,它只含有原始的诗的本质,只有诗人的思想和语言达到 同一对象时才是诗。 北岛创作的诗,有些诗与李金发的诗很相似。并且也都缺乏乐感, 他的《古寺》可以用来说明这一点。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同样是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诗就比较凝炼,有乐感,也很有韵味。 我真想聚集全部的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舒婷·雨别·—— 在顾城那里,由于他的天赋多了些,他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握住 自己瞬间的感受。比如,在他那首《远和近》里,他把人与人之间的物 理距离和心灵距离完全诗化了。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戴望舒的《雨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诗的一首象征派诗歌 的经典之作,不仅韵律优美,诗中的“雨巷”、“姑娘”、“梦”和 “丁香”等等象征性的暗示,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环境的感受。整个暗 示互相关联,融合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下,客观的“景象”相互感应。 而北岛的那首《古寺》却近于天马行空,随意而“感”,让人难懂。 汪国真的诗和席慕容的诗在大陆走红,客观上是对大陆朦胧诗作整体 的一次否定。 英国诗人叶芝曾经说过,诗必须象口头语那样直接自然,要把纯 真而高尚的思想感情体现在简朴的形式之中,无论什么主义,都必须 让人首先接受。在这方面,台湾的诗坛在诗的创作上与大陆是完全不 一样的起点和格调。台湾现代诗的崛起,起于六十年代诗人纪弦创办 《现代诗》诗刊。纪弦在解放前曾和戴望舒等人在上海一起创办过《 新诗》诗刊,他的《现代诗》实际上是戴望舒、李金发的延续。所以 说,台湾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承接和发祥地,在那里,活跃着许多 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如洛夫,纪弦,痖弦,余光中,郑愁予,周梦 蝶,张默,扬唤等人,他们的许多诗作广为流传。象纪弦的《你的名 字》,郑愁予的《错误》,余光中的《乡愁》等等。而洛夫和痖弦的 诗更具有这方面的代表性。 洛夫是台湾最出色的现代主义诗作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石 室之死亡》,是一篇超现实主义的大作,在现代诗坛上,可算独树一 帜。洛夫早年从事抒情诗的创作,语言简明,意象清晰,后转向现代 主义诗作,语言很晦涩。在现代主义诗作不断遭到批判后,他重又从 艰涩复归明朗,在诗里,采用口语化和散文化的句法,在淡如墨画的 单纯意象中,寻找一种不落言诠的暗示。 子夜的灯 是一条未穿衣裳的 小河 你的信是一尾鱼游来 读水的温暖 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 读江河如读一面镜 读镜中的你的笑 如读泡沫 ——洛夫·子夜的信·—— 痖弦创作诗歌时间并不长,他的诗往往以时空的错位,在真切与 情绪的恍惚中,构成一幅既真又谬的境界。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晴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飞行也不在辽穹的天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痖弦·秋歌·写给暖暖·——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