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秦淮烟水--马湘兰
杏花屋角响春鸠,
沈水香残懒下楼。
剪得石榴新样子,
不教人见玉双钩。
这首诗是当时一陆姓的诗人讥笑马湘兰新做了一件裙子,把两只
脚遮住不让人看见。马湘兰在秦淮八艳中,不仅以她的诗文戏曲绘画
见长而为人称赞,她还以一双大脚在秦淮歌妓中闻名四方。
明未清朝初期,由于明朝士大夫的沉沦,把生活完全寄托在秦淮
歌妓生活上,客观上造就了十里秦河最繁荣的时期。秦淮河两岸到处
都是楼亭歌台,人物景象靡丽。余怀在《板桥杂记》里描述时说:“
旷远芊绵,水烟凝碧……纨茵浪子,萧瑟词人,往来游戏,马如车龙
……娈童狎客,杂伎名优,献媚争妍,络绎奔赴。”这种繁荣一直持
续到清未。但在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时,由于洪秀全禁娼,秦淮河畔一
度冷寂萧条下来。曾国藩打退太平军进住南京后,看到金陵在太平军
的蹂躏下满目萧条,他做的第一件事件,就是让秦淮河畔重新开妓馆。
这种措施几乎是立杆见影,秦淮河畔很快重又走上了繁荣。
在秦淮河畔歌妓繁荣里还有另一番景象。和秦淮红楼只一墙之隔
的是江南贡院,它有二万多间小舍,能容纳二万多个四方士子在此考
试。每次考试时,四方士子在此三天三夜不出一步门。尽管明朝自明
成祖迁都北京后并在北京也兴建了贡院,但朝中大部分状元都是从这
里走出来的。那些士子们一考完试出来,立即扑向大大小小的秦淮妓
楼。不惜千金,放浪形骸,纵情声色。
十里秦河,纸醉金迷,这并非是夸张。商贾官人学士在此挥金如
土是常事。许多外地人一经踏入秦淮,醉花迷径,不思归里。清朝一
观察从京城来金陵转了一下,就被秦淮烟水迷住了不愿回京城,后来
被一太傅知道了,送了他一付对联,上写道:“大抵浮生若梦,姑从
此处消魂。”秦淮河畔有一条街叫做“沉香街”,这条街就是浙江一
富商用钱烧出来了。他来金陵前一直在长安做生意,跑妓馆,自觉天
下歌妓莫过于长安。他后来到金陵,才发现天下还有这等绝色之妓都。
他买来几大车名贵的香,沉在水里,堆在一条街上,烧了四天四夜不
熄。一时金陵香气麾天,秦淮河水更是凝胭漂华,因此这条街就被取
名为沉香街。这个富商没几年就在秦淮河畔变得一贫如洗。
胡适在对吴敬梓做研究时,他就认为吴敬梓从一个拥有万贯家产
书香世家最后沦为一个清贫人家,就是吴敬梓在秦淮河畔纵情声色的
结果。吴敬梓原是邻近南京的六合人,后来他祖上迁居至安徽全椒,
但吴敬梓却不愿生活在一个文化闭塞生活淡清的地方,他在十几岁游
金陵时,就迷恋上了秦淮歌妓,并在此大把大把地挥钱,短短十年时
间,吴敬梓就变成了一名不文的人,然而他在这种状况下,仍然舍不
得离开秦淮烟水,最后竟卖掉在全椒的房屋,在秦淮河畔免强买下了
三间房屋。吴敬梓曾作了一首词来记述当时的心情,词中写道:“偶
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饥欲死,也不管、干时似淅矛头米。
身将隐矣,召阮籍、嵇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沉醉。”吴敬梓这种放
达的心境,恐怕阮籍嵇康都不及。他在三十岁除夕夜宿在秦淮妓馆里
没有钱回全椒过年时,作诗自嘲说:“昔日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
金尽床头,壮士逢人面带羞。”吴敬梓的心情可见一斑。
秦淮歌妓的艳丽,不仅滋养了秦淮文化的绮丽,反过来也影响了
秦淮歌妓内心的雅情素趣,这也是秦淮歌妓深得四方人士追慕不惜一
掷千金的原因。象一代人君李煜,在国破山河碎仓皇辞庙之时,教坊
竟还给他奏离别歌,而他既没有对文武百官作一揖,也没有对全城百
姓表示一下痛楚,却是“垂泪对宫娥。”客观上也反应了秦淮歌妓的
身价和地位。
在秦淮歌妓文化的薰染下,金陵普通人家女子,也大都染上了这
种艳情绮丽心高身雅之风。曾有一湘军统帅,看中了金陵一普通人家
的女儿,并娶为妻。尽管这位女子婚后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然而她
对此婚姻却很不满意,曾作诗云:
愿作诗人婢,
不做俗人妻。
四海无阿瞒,
何人赎文姬。
马湘兰虽身为歌女,却从不接待俗人粗客。她本人在书画和戏剧
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现代《辞海》里,收录有马湘兰条目。她曾
和江南才子王登雅有过一段恋情,并且一直爱着他。在王登雅七十大
寿时,她特地集资买了一条大船,率领秦淮百妓乘船去苏州王府为王
登雅贺寿。船行所到之处,一时成为壮观,沿岸人争看秦淮歌妓的美
貌。在她五十岁时,姿色仍然不褪,还曾受到一少年人的追求,并且
要求娶她为妻,马湘兰却回答说:那有年过半百的青楼女子,还拿起
畚箕扫帚做人家新媳妇的。马湘兰的这句话,一时成为美谈。
马湘兰死后葬在秦淮河畔白鹭洲公园里碧峰寺下,她虽是一个歌
妓,但在秦淮文化里仍至中国文化里,都占有一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