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霎哈嘉瑜伽中文通訊── 特譯

碳原子的秘密

── 破譯電子雲團隱含的靈性標誌

Spiritual Secrets in the Carbon Atom


道爾頓
      梅布丁狀
   羅塞福
波爾
電荷雲       
碳原子 希臘字母
(唵) 卍(萬)字符

 

原子理論的科學其實古已有之。最早的有關記錄可追朔到數千年以前印在度寫成的吠陀經。

相傳吠陀文化有高度文明。藉著內觀和深層的靜坐冥想的功夫,一眾先聖們發現了那些古老的靈性標誌: (唵 :Aumkara) 和( Swastika 卍字) 。他們也發現很多科學的原理,從而用來發展高等科技。他們為原子賦予了梵語名稱 "Anu"。

當這個古老文明所成就的高等科技被漸漸遺忘,這些不朽的靈性標誌的 "原型" 卻保存於我們的意識之中。現在幸虧有高度昌明的現代原子理論,這些神性標誌背後的原子基礎才能讓世人好好理解。

西方的原子理論在十八到十九世紀漸漸成形。在十九世紀初,約 翰•道爾頓 (John Dalton)提出原子是元素中不能再分割的粒子。但當科學家在1887年被發現電子,接著質子亦在數年後被發現之後,原子模型被修訂過來。在1909年羅塞福 (Ernest Rutherford)証明了在原子之中大部分空間為虛空無實質的,就再一次修定了原子模型為:一個包含著質子和中子的緊密的正電荷核心,而電子分佈在外圍四周﹔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Neils Bohr)進一步提出: 電子在不同能量層上面依軌道環繞著核子旋轉,好比行星繞日運行一般。

在最新的學說中,電子的運作模式被描述為電荷雲模型(charge cloud model)、量子模型(quantum model)、軌道模型(orbit model)。這模型是建基於海森保的「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測不準原理」指出:我們並不會知道任何一粒電子存在的準確位置和它的速度。這模型用不明確和重疊的 「可能性(或然率)電子雲」來大約確定電 子的位置。

當電子雲是濃密時,在附近發現電子的機會率較低。在這模型當中, 各電子能量層以數字來代表,不同密聚的電子雲層會如波爾模型所提出一樣,以同心球(con-centric shells) 的型態排列,因為各能量層次的排列出現重疊。

至於碳原子,它的電子層好像四滴淚狀雲的模樣,排列成一個狀似正三角錐体(正四面体Tedrahedron-like)的形狀。這些雲區代表電子花大多數時間存在的區域。它們在這些區域上飛快地移動,因此形成雲團,而不是有持定的航跡可尋。

新近一些專家提出,在這些電子雲層裡有一些區域是電子經常出現的。這些區域在各簇淚狀雲表面盤旋,形成一種螺旋(spiral)。

這些新的學說引起了一位印度聖人的注意。其信徒被鼓勵開發有關的碳原子原理。其中一個身為化學家的門徒在深層冥想靜修中參透出這個原理的真正含義。

在碳原子核的四周,電子的「高或然率區」會形成一道道螺旋狀的駐波。當這位物理學家從某個特定的角度來觀看這結構時,他驚訝的發現,這些螺旋狀的駐波竟形成了一些清晰的標誌。

第一眼看到的, 首先是一個三元空間(立體)的「唵字符」()。再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看過去,那「唵字符」()卻又變成平面(二元空間)的卍()字符。他結論謂:2元次的「卍字符」實為3元次的「唵字符」() 的一種顯示方式。(註1)

再轉動碳模型到另一角度看,這些標誌變成希臘字母(阿爾發 Alpha) 和 (俄梅戛 Omega)。 在宇宙的層面,這些東方人的靈性標誌 ()其實只是西方靈性標誌(以為代表)的不同面相而已,所要表達的神聖真理卻是一樣的。[註2]

所有人、事物、甚至於能量本身,都是同一個上天神聖大能的顯現。然而各宗教、文化和哲學都企圖將祂佔據,劃作專利。

碳原子內部所包含的這些宇宙的標誌,正正顯示出所有物質是同一個上天神聖意識的顯現。這種上天的意識,古往今來許多聖人都經驗過。所有事物都帶有上天賦予的靈性本質。

我們身處宇宙與那個「宇宙意識」不可分開來個別存在。他們是一体的,而且這個宇宙正是「宇宙意識」的顯現。

所有生物都建基於碳原子。他們一定都在這種宇宙的顯現方式中各自擔當著特定的角色。所謂聖人,就是那些在這個無所不在的上天神聖目的之中活出永恆存在經驗的人。

   
 

傳統上 (阿爾發Alpha) 和 (俄梅戛Omega)是基督的標誌。而印度神衹格涅沙 ( Ganesha象頭神) 則以做標記。

衪們都有極明顯相似的地方﹕兩個神衹都是代表了赤子般的純真的價值觀。格涅沙本身永恆地是一個小孩,他單純的智慧最為人知曉;而基督作為神的兒子,經常勸誡門徒要「如孩童一般」。

他們兩者都是神聖的孩子﹔兩者都被視作純潔無玷的﹔兩者都是神聖三位一體(Trinity)中的兒子(基督是耶和華與聖靈,即聖母瑪麗亞的兒子 ;而格涅沙是濕婆神 [Shiva] 和 天母帕哇蒂 [Parvati] 的兒子)。

那麼格涅沙和基督又是否同一個神祗呢?

正如那些存在於碳原子的不同的面相,又即代表著祂倆的符號標誌一樣,祂倆都各自代表著太初宇宙孩童原型的的不同面相。

因此東方和西方靈性上的差異,好像根據什麼種族,文化或信仰所作的分割,都不過是對宇宙靈性的真實本質和我們內在包涵的一切實相的無知的表現吧。

(史玉麗、侯志輝譯)

譯自 Knowledge of Reality 雜誌第11期。(www.sol.com.au/kor/11_2.htm )(註3)

 


中譯註 :

  1. 據了解,文中所指的這則科學界軼事,首先發現這項量子物理學現像的是洛杉磯的沃力克爾博士 (Dr. Worlikar)。他是在1987年聽到 Shri Mataji (錫呂瑪塔吉女士)在美國休斯頓的開示後才向這方面深入研究的。參看《Medical Science Enlightened》Life Eternal Trust :London 1993, p150, 及 Knowledge of Reality 雜誌第14期 ,p3-4讀者來函。

  2. 阿爾發 (Alpha又譯亞拉發) 和俄梅戛(Omega奧米茄)是希臘字母中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聖經記載耶穌基督曾說過:「我是阿爾發,我是俄梅戛」。意即「我是始(初),我是終」(啟示錄 1:8、21:6、 22:12-16) 。印度神話中,太初創造天地時的聲音就是以「唵」來代表。另外繪畫字符時通常先繪中間的十字。

    [有關左或右旋的卍字來源及哪一個為正的問題,請看本期另一文章。]

  3. 另有澳洲霎哈嘉瑜珈練習者已把本文所述的4個靈性符號製成連環動畫的電腦程式,供模擬不同角度了解碳原子的這些面相。

 

 
    回到主頁

 


[2002/10/5] 本網版權聲明:

本會獲獨家授權翻譯及引用本文圖像本文(圖文)在未得本會授權情況下已被台灣中華超心理學研究會剽竊抄襲。本會已去信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