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
|
1︰統一尾張
2︰桶狹間會戰
3︰布武天下
4︰信長包圍網
5︰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1534-1582)
尾張的實力者織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師,與美濃齋藤道三的女兒結婚。
自稱“第六天魔王”,蔑視傳統的佛法禮教,立志以武力統一天下,創建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在即將成功之時,因部下謀反而于本能寺自殺。
|
1:統一尾張
織田家本來是尾張守護斯波家的家臣。但是到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時,已經壓倒斯波家成為擁有尾張下四郡的的大名。
當時織田家四面開戰,東面和松平(也就是后來的德川家),今川打仗,北面和美濃的齋藤打仗,而且尾張的另外一些勢力,也只是表面上的友好。
在這期間,織田信長和被劫持到尾張的德川家康(當時叫松平千竹代)交上了朋友,后來織田信秀出于政治目的,又給他娶了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這兩者對織田后來的事業都有巨大的幫助。
盡管織田信長是家族的長子,但是他由于舉止奇怪(例如扮成女孩去參加村莊的聚會,去沼澤抓蛇,半裸著身體到處跑,甚至就這樣出巡和晉見父親),被稱為“尾張大傻瓜”。家臣們對他很沒有好感,而是主張讓其弟弟織田信行即位。
信秀死后,織田信長成為織田家的當主,仍然胡作非為,搞得家臣們非常不安。為此,他的老師平手政秀對他死諫。織田信長這才有所收斂。
信秀死后,各方力量都對這個“尾張大傻瓜”的領地很感興趣,而內部家臣中以林秀貞,柴田勝家為首的一些人也想擁立織田信行。織田信長因此打了好幾戰,終于統一了清州。比較有名的是“奪回清洲”和“稻生之戰”。其中“稻生之戰”織田信長以劣勢兵力擊敗弟弟信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后來信行還想謀反,被織田信長暗殺。
另外一個對織田信長很感興趣的是他的岳父齋藤道三。他和織田信長在政德寺會面后,對這個女婿非常滿意,極為看重。正因為這樣,1556年4月,當他的兒子齋藤義龍謀反,在長良川擊敗他后,這個“戰國第一陰謀家”便把美濃作為女兒的嫁妝送給了信長,使得信長開始了11年的複仇之戰。(1567年織田信長攻下稻葉山城)
|
2︰桶狹間會戰
1560年,擁有三河,遠江,駿河三國的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在和武田,北條結成三家同盟后,開始上洛,“上京都,號令天下”,參與京畿的爭霸。
擋在他面前的首先就是剛剛統一尾張的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根本沒把織田放在眼裡,而織田家當時的實力也的確很難對抗今川家。當時今川家一開始上洛,織田家守備鳴海的譜代之臣山口教繼便背叛織田,投降了今川家。織田信長為此大為惱火,下令把這個家伙暗殺了。
今川的大軍數萬(3萬),前鋒是朝比奈泰朝和松平元康(以前的松平千竹代和后來的德川家康),輕而易舉地攻下了織田家的丸根和鷲津兩個支城。
得知攻下了丸根和鷲津后,今川義元得意洋洋,便移陣桶狹間,擺宴慶功(這個今川義元據說很胖,穿盔甲都困難,馬也沒法騎,所以是坐在轎子裡,讓人抬著他去上洛。)
織田方面一得知今川大軍上洛,趕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可是大家爭來吵去,丸根和鷲津都失陷了,還沒拿出個方案。這時天已經黑了,織田信長便提前退席了,會議也就不了了之。
退席回到家裡的織田信長,得知今川義元移陣桶狹間,馬上下令備馬(另外一說是織田信長率軍殺出去后才偵察到今川的陣地所在),自己就偷閑跳起了敦盛教殉死舞,唱到︰
“人間五十年,與天相比,不過渺小一物
看世事,夢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
此即為菩提之種,懊惱之情,滿懷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見敦盛卿之首級....”
然后織田信長率領親信數百人,殺出城去。得知織田信長殺出城去后,家臣們趕緊紛紛率軍跟上,后來聚集了數千人。
織田信長突然出現在桶狹間,令今川軍陣腳大亂。桶狹間是個低窪地,加上當時正在下雨,今川軍正好是頂風作戰,織田軍完全是順勢而下,今川軍完全處于劣勢。
戰斗中,織田信長的侍衛毛利新助等人圍攻今川義元,終于砍下了這個準備坐著轎子上洛的“東海道第一武將”的腦袋。于是織田信長獲得了桶狹間會戰的勝利,名揚天下。
這一戰后,織田信長的地位完全穩固了,而今川家則開始衰敗,后來被武田和德川滅亡。
1562年1月11日,脫離今川家在三河自立的德川家康來到清州,和自己幼年的朋友織田信長會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清州會盟”。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堅持得最好的盟約,一直堅持到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焚。
|
3︰布武天下
桶狹間會戰后,織田信長開始攻略美濃。這時齋藤義龍已死,在位的是其子齋藤龍興。
1561年,織田和齋藤進行了森邊之戰,織田軍戰敗。
為此,織田信長決定將居城前移,于1563年在小牧山築城,並將居城移往小牧山城。
1566年,織田信長派木下藤吉郎(后來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在墨俁築城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前沿堡壘。
而這時齋藤方面卻很不妙。齋藤龍興的家臣竹中半兵衛因為不滿意齋藤龍興,運用奇謀,奪取了稻葉山城。后來竹中交還了稻葉山城給齋藤龍興,自己卻被羽柴秀吉策反,作了羽柴秀吉的軍師。在竹中和羽柴的謀略下,美濃三傑(氏家卜全,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投向了織田家,齋藤的家臣團瓦解了。
1567年,織田信長攻下了美濃稻葉山城,齋藤家滅亡。織田信長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取“周文王起于岐山”之意,準備統一天下,並開始使用“布武天下”的印鑒。同時,織田信長把妹妹嫁給淺井長政,與淺井長政結盟。
1568年7月,織田信長在美濃政德寺拜見了足利義昭,決定擁立足利義昭為幕府將軍。
當年9月,織田信長開始率軍上洛,經過萁作之戰迅速擊敗了南近江的六角家,平定了南近江,進入了京都。10月18日,足利義昭繼任征夷大將軍。
次年1月,織田軍擊敗了擁立另外一位將軍足利義榮的三好家,確立了足利義昭的地位,並在2月修建了二條城作為足利義昭的居城。
|
4︰信長包圍網
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多久。
1570年1月,織田信長送給足利以昭“條書”,限製足利義昭不得干什么,削弱足利義昭的權力。足利義昭當然很不滿意,便秘密聯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長這個公敵”。
率先響應足利義昭號召的是越前的朝倉義景。為此,在1569年4月,織田信長率領大軍遠征越前,討伐朝倉。
織田軍很順利地攻下了金崎,正準備繼續進攻時,突然傳來不好的消息︰淺井長政背叛了織田信長,投向了老盟友朝倉。
這樣一來,織田軍便陷于淺井,朝倉的夾擊中,織田信長只好下令撤退。羽柴秀吉自告奮勇殿后。這就是金崎撤退。
織田信長對淺井長政的背叛非常惱火,在2個月后,便聯合德川家康討伐淺井,在姊川會戰中擊敗淺井,朝倉聯軍。
雖然取得了姊川會戰的勝利,但是織田信長的困境卻越來越嚴重︰本愿寺和延歷寺先后和織田信長對立,伊勢爆發長島一向一揆,甲菲的武田,越后的上杉也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與織田信長為敵;西國的毛利從水上援助本愿寺,加上以前的淺井,朝倉和三好家,信長包圍網形成了。
為了打破這個信長包圍網,織田信長首先對延歷寺下手,于1571年9月焚毀延歷寺。
1572年,真正的危機來臨了。當年10月,甲菲的武田信玄開始出兵上洛,並于12月在三方原大敗織田和德川的聯合軍。得知這一消息后,足利義昭于次年2月在二條正式起兵,對抗織田信長。
可是足利義昭實在是算錯了帳。武田軍的確大獲全勝,可是就在足利義昭起兵2個月后,武田信玄病死在上洛途中,武田軍只好退了回去。這樣一來,在7月,足利義昭兵敗被流放,室町幕府滅亡。
武田軍上洛的失敗使得信長包圍網開始崩潰。1573年8月,在流放足利義昭后,織田信長成功地攻下了朝倉和淺井的居城,朝倉,淺井滅亡。1574年,織田信長鎮壓了長島的一向一揆。
1575年,武田軍再次上洛。但是這次他們在長條被織田德川聯軍大敗,重臣幾乎全部陣亡,武田家當主武田勝賴倉皇逃回甲菲。
織田軍在擊敗武田軍后,勢力更加強大,于8月鎮壓了越前的一向一揆。信長包圍網事實上已經瓦解了。
織田信長這時可謂春風得意,于1575年11月讓為給長子織田信忠,並送給他美濃,尾張2國,自己作了“太上皇”。
1576年2月,織田信長移居安土。這座規模極大的居城完全不是當時那種堡壘形式,而是行政軍事的新型城堡,向天下顯示著織田信長的權威和野心。
|
5︰本能寺之變
這時,能夠和織田家對抗的大名已經不多,主要就是西國的毛利,越后的上杉和京畿地帶的本愿寺。
織田軍長年圍困石山本愿寺,本愿寺城的糧食,武器很不足。為此,毛利家從水路對本愿寺進行補給。為了盡快攻下本愿寺,織田軍在1576年7月和毛利軍打了一次水戰,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結果被毛利水軍擊敗。
同時,在北陸,上杉軍平定能登,在手取川擊敗織田軍,似乎要重演武田軍上洛了。可是不然,號稱“戰國最強”的上杉謙信不久就病死了,他的養子們為了爭位引發了“御館之亂”。上杉家已無力上洛。
1578年7月,織田水軍再次和毛利水軍交戰,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結果織田家的九鬼嘉隆用大安宅船擊敗了毛利水軍,本愿寺的補給中斷,只好在1580年由天皇出面調解,本愿寺解散軍隊,退往紀州。
同時,織田信長讓羽柴秀吉經營西國。羽柴秀吉不負眾望,干淨利落地在西國屢屢擊敗毛利軍,拖住了毛利軍。
這一時期,織田信長的部下不斷有人反叛。先是大和的松永久秀謀反,被織田信忠攻破信貴山城,松永久秀父子自殺。之后又有荒木村重和別所長治謀反,也被鎮壓。
1582年,織田信忠聯合德川和北條,進攻甲菲。武田家滅亡。
這時,織田軍勢力強大得驚人︰羽柴秀吉在水淹高松,對抗毛利;丹羽長秀在經略四國;柴田勝家在北陸對抗上杉家;瀧川一益和盟友德川家康在甲信對抗關東的北條家。
1582年,羽柴秀吉水淹高松,與毛利家大軍對峙。織田信長讓自己的妻舅明智光秀增援羽柴秀吉。
5月29日、織田信長入京都本能寺。
6月2日,明智光秀突然下令︰“我們的敵人,在本能寺﹗”出兵包圍了本能寺。面對明智光秀的大軍,織田信長身邊只有數百衛兵。眼看脫逃無望,織田信長放火焚毀了本能寺,自己也死在了本能寺中,死年49歲。
同時,在京都的織田信忠得知父親死于本能寺后,率軍死守二條城,城破戰死。
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變”。
返回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