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節儉持家
“節儉”這個詞表示持家的原則,特別是指家庭的收支關系。按照我們的理解
,“節儉”這一詞包括3個不同方面的含義:節制花銷,制止浪費,用少花錢多辦
事的方式調節收支。無論從這3個方面的哪一方面來講,中國人都算得上是杰出的
節儉能手。
到中國旅行,最初的印象之一是民眾的飲食相當簡單。眾多的人口似乎全依賴
于品种很少的食物,如稻米、各种豆子、谷子、青菜和魚。這些再加上其他一些食
物,就是億万人主要的食品,也許逢年過節遇到特別的事情,再增加一點點肉。
在西方各國,人們想方設法為生活非常貧困的人提供廉价且富有營養的食品,
那么,一定也很想知道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在中國平常的年份里,每個成
年人每天花不到兩分錢就完全能夠得到足夠量的生活食品。在災荒的月份里,成千
上万的人更是靠每天不到一分半錢的生活費來維持生命。這意味著中國人做菜做飯
的水平是很高的。雖然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的食物很少且不精,有些還淡而無味
,甚至倒胃口,但又必須承認,中國人在准備飯菜方面是超一流的烹好大師。在這
一方面,溫格羅夫。庫克先生把中國人列于法國人之下、英國人(也許還包括美國
人)之上。中國人是否應該排在哪一個國家之下,我們不敢說得像庫克先生那樣确
定,但他們在某些國家之上,這是無可爭辯的。我在以前的一些小文章中已經說過
,即使從生理學家的觀點看,中國人對主食的選擇也算得上是很高明的。中國人的
食物原料簡單,制成品卻是花樣繁多,其烹任技術之完美,即使是對中國烹任術一
無所知的人也會有所听聞。
另一件以往沒引起我們注意卻是很有意義的事實是,中國人在做飯菜時很少浪
費,一切都盡可能做到物盡其用。在普通的中國人家庭,即使是每頓飯后的剩余飯
菜,除了很少一些不值錢的之外,都留待下次再用。為了說明這一事實,只需看一
看中國人的狗和貓的身体狀況。這些家養動物靠人們的剩菜剩飯艱難地“活著”,
一直掙扎在“死亡線上”。在新興的國家中,浪費是眾所周知的。我們猜想,像美
國這樣日子好過的國家每天所浪費的東西有可能夠亞洲6,000万人過上比較好的生
活。我們确實希望看到這些剩余的東西不被浪費,而能使更多的人胖一些起來,正
如許多中國人“吃飽”后,仍把剩余的飯菜整理出來以備下次再用一樣,即使是杯
中的剩茶也要倒回茶壺,以備下次熱過后再喝。
有一個時時處處都會引起我們注意的事實是,中國人對吃的東西并不像西方人
那樣過于講究。什么東西都遲早會成為他們的网中之魚,不能吃的東西几乎沒有。
中國北方,普遍使用馬、騾、牛和驢干活,許多地區還使用駱駝。但我們看到,所
有這些牲口只要一死,甭管是意外之死、老死或病死,一般都吃掉。無疑,這在我
們一些讀者看來,顯然過于節儉了。在中國,牲口死了,把它吃掉,被認為是理所
當然的,用不著大惊小怪,即使牲口偶爾死于像胸膜肺炎一類的傳染病,也還是這
樣做。不過,在他們看來,這類病畜肉要比死于其他疾病的病畜肉更差,因些出售
的价格也較便宜,但還是都賣了,都被吃了。人們清楚地知道,這類病畜肉進入人
的体內,會產生某种疾病,但還是要花較少的錢去吃這种肉去冒險,無非是貪圖便
宜。當然,應當說,這是不常見的。死狗,死貓,也像死馬、死騾、死驢一樣被吃
掉。我們曾不止一次地親身了解村民故意用毒藥把狗毒死后煮了吃的事。其中有一
次,有人提議去問問外國醫生,吃了這种肉可能產生怎樣的后果,但狗“已下鍋”
。曾吃過這种肉而沒得病的人不可能放棄這頓美餐,結果,在這次狼吞虎咽之后,
居然仍是平安無事!
有關中國人節儉的另一個事例,也与做飯有關,這就是為了有效地使用燃料在
飯鍋的制作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在中國,燃料缺乏因而十分寶貴,一般有樹葉,庄
稼的根莖,這种燃料只有一把火就沒了。為了适應這种情況,鍋底要做得盡可能薄
,因此用起來要非常小心。順便說一下拾柴的過程,這也可反映中國人節儉到了极
點。每個小孩,即使他還不會做其他什么事,但至少能拾柴。秋冬時節,到處是拾
柴大軍,他們手持竹耙,連一根干草也不留下。孩子們進入樹林,用木棒打落秋葉
,好像是在打落成熟的栗子,甚至樹葉還在隨風飄落時,一些心急的拾柴人就開始
去“抓”了。
所有的中國家庭主婦都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她手中的布料。她的衣服并不
像西方國家同齡女性所穿的那樣,在裝飾和款式上過于浪費,而是盡可能地省時、
省工和省料。在外國人看來是一片小得不能再小的布料,在中國婦女手里同樣能派
上用場,這是議會中“家庭經濟”的女作家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在一處不能用的,
在另一處肯定能用,即使是一些碎布頭,還可用來粘合成鞋底。倫敦和紐約的慈善
家把自己不再穿的衣服送人,并不切實際地希望接受者不要因而成為單純依靠救濟
過活的人。這樣做弊多利少。但是,無論是誰把同樣的物品送給中國人,盡管他們
使用的布料和穿著風格与我們根本不同,但也可有理由相信,這些特殊的物品會得
到充分的利用,即使一丁點儿也不會被丟棄,而与其他布料配在一起。
中國人經常為朋友題詞,題完詞的紙被縫在一塊綢布上。用線縫而不用漿糊粘
貼,為的是讓受贈者以后可以方便地更換綢布上的字,使他擁有一塊可長期使用的
綢布!
中國人的節儉還可表現在小商販的買賣中,對他們來說,再小的東西都會引起
注意。例如,一個小商販能准确地知道各种火柴盒中的根數,知道每盒火柴的蠅頭
小利。
中國人的賬簿用過后,每一片都還用的著,或是糊窗子,或是做紙燈籠。
中國人處處節儉,就連确實必需的食品也盡量節儉。在他們看來,這沒有什么
不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B.C.亨利博士在《十字架和龍》一書中給出一個很好的
例子:三個轎夫抬著他走了5小時,23英里路,然后,轎夫們又回廣州,去吃別人
為他們提供的早餐。吃早餐前走了46英里的路,其中一半還是抬著轎,只是為了節
省5分錢!
還有一個例子。兩個轎夫抬著轎子走了35英里路,然后撐船回去,自早晨6點起
就什么東西也沒吃過,舍不得花3分錢買兩大碗米飯。后來,船擱淺了,直到次日下
午2點才到廣州。這些人已是27小時沒吃東西了,負重走了35英里路,其中抬著亨利
博士去廣州走了15英里,還要再加上他的行李!
對西方人來說,中國人節儉的做法确實很難苟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
做法完全是出于純朴的天性。在這個國家的部分地區,特別是(說起來很怪)在北
方,男孩女孩像是在伊甸園里,光著身子到處亂跑。也許對他們來說,這樣更舒服
一些,但主要還是為了節儉。中國人使用的獨輪車相當大部分轉起來咯吱咯吱地作
響,只要加几滴油,車子就不會這樣響了,但沒人會這樣做,因為對“心平气和”
的人來說,咯吱咯吱的響聲要比油更便宜。
一位日本人僑居國外,他的特別要求是每天有熱水洗澡,這是習慣。中國人也
有澡堂,但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去過,甚至連見都沒見過。一位外國婦人看見一位
中國母親用答帚撣去她孩子身上的塵土,好奇地問:“你每天都給你的孩子洗澡嗎
?”這位中國母親回答說:“自他生下來就還沒洗過。”對一般中國人來說,肥皂
零售商就是把“比污垢更便宜”的字樣貼在櫥窗上,也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中國人肯定把外國人看做是“浪費肥皂的人”,正如意大利人看英國人一樣。
在中國,洗衣服時所用的肥皂當然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洗過的衣服,与我們所說的
清洁標准元疑還有距离。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節儉,因為許多中
國人与我們一樣,盡管生活條件非常不利,但仍喜愛干淨,其中有些人還值得我們
效仿。
正是由于節儉的本性,要買任何現成的工具一般是不可能的。你可買到部分“
半成品”,然后自己加工組裝。自己加工總比買現成的便宜,正因為所有人都這么
想,現成貨當然也就買不到了。
我們曾說到過許多中國人節儉的事例。比如,在普通的房子里兩個房間的隔牆
上開一個洞,洞中擺一盞几乎是不用花錢的小油燈,用以驅散兩個房間的黑暗。在
中國,諸如紡織、制陶、冶煉、工藝制作一類的小作坊里,也可以看到這种情形。
這類作坊在我們看來,并不像是在表現中國人的節儉,更多的是在表現某种才能。
中國人原本可以設計出更好的勞作方式,但是卻沒有人去改善它。他們似乎能夠白
手起家干一切工作,他們的產品,無論簡單或是复雜,一般都有這樣的特點。還有,
他們的煉鐵爐建在一個小院子里,總共就是那么一點點大,像是建一個大爐灶,一
個小時就能用磚砌好,而且是長期地用下去,不花錢。
在中國,說明中國人節儉的最好、最典型的事例莫過于對大量谷物貢品的管理
,宁可說是完全缺乏管理。在中國,每年有大量的谷物貢品運到北京,這些貢品從
天津起運至通州卸貨。令“谷物交換”商吃惊的是,裝卸、稱量和搬運這堆如山的
稻谷不是用机械,而只是靠一幫苦力。一些計量谷物的斗和數量不定的葦席,僅此
而已。席子鋪在地上,然后倒出谷物,稱量,裝袋,運走,最后收起席子,剩下的
又僅僅是泥岸!
在美國煙草种植園,最沉重的開支之一是建一個又長又精致的棚子,用來晾煙
葉。而在中國种煙草的農村根本就沒有這樁花費。晾煙葉的棚子是用茅草搭蓋的,
用過后,這些茅草与其他草一樣仍是很好的燃料。煙葉摘下時,結實的葉柄依然留
著,于是用草繩扎住葉柄,這樣煙葉都連在草繩上,然后再把它們挂起來,正像衣
服挂在繩子上一樣。這樣做真是再簡便而有效不過了!
每一居住在中國細心觀察的人都能再補充一些有關中國社會生活的事例,但是
,或許沒有比以下更典型的事例:一位中國老婦人,步履瞞珊地走著,一打听才知
道,她是去親戚家,為的是死的時候能离祖墳近些,好少花一些抬棺材的費用。
中文書庫掃校(Yifan.net)
下一章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