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缺乏公心
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詩經》上有一句也許是農夫所說的禱告辭,大意是:
降雨先至公田,爾后再及私田。無論周朝興盛時期以及后來的各朝代是否真有其事
,現在是肯定不會有農夫或其他什么人祈求老天“先”降雨到“公田”了。中國實
質上是采取家長制的統治方式,要求百姓服從于頂頭上司。一個种植園的黑奴听到
一句格言:“人人為自己,上帝為人人”,但沒有正确理解其含義,而把它改成:
“人人為自己,上帝也為自己!”普通中國人對權力本質的看法与這個黑奴對古老
格言的解釋有著相似之處。作為百姓,他認為,“我有責任照顧好自己”,至于政
府,他認為,“政府既成熟老練又強大無比,完全能照顧好自己。用不著我們操心
”。作為政府,盡管是家長,但更多的是在照顧家長自己,而不是照顧他的家庭。
一般說來,若不是百姓有難,政府是不會為百姓著想的;而由于事先沒做什么,事
情發生后,就必須做得更多。百姓明白,政府努力減輕諸如洪水泛濫造成的災害,
目的是為了保証稅收不受損失。而百姓自己努力防治這類災害,則是出于自我保護
的本能;因為若是讓政府來辦理這類事,反而要增加百姓大量的苛捐雜稅。
中國的道路狀況很能說明政府對公共事務的不重視以及百姓缺乏公心。在這個
國家,各地都曾有過寬闊的標准公路;這些公路用石子鋪成,兩旁种著綠樹,連接
著許多最重要的城市,但這些道路現在都已損坏,這种情況不僅在北京附近的地區
可以看到,像湖南、四川這些很遠的地區也同樣可以看到,筑路需要花大筆的錢,
而維護保養則相對要容易些;但是政府和百姓都忽略了維護保養,以致于造成這類
公路的損坏,嚴重妨礙了交通,甚至整條路都報廢。假如這些交通要道的毀坏發生
在明末清初的動蕩年代,那么,扣除政治動蕩的那几年,至今少說也有250年,足
以修复這些交通干線。但是,這种修复工作從未有過,甚至也沒人提出過,其后果
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這种狀況。
政府的態度与百姓的態度是相互影響的,百姓關心的只是個人不要遭受損失,
而不顧公共財產到底會怎樣。事實上,中國人就從沒想過,一條路或其他什么東西
是屬于“公共的”。“河山”(即國家)被認為是當朝皇帝世襲的財產,他在位多
久就占有多久。道路也是他的,若要修复什么的,讓他去干,而從另外的意義上說
,穿過農田的那部分道路又是不屬于皇帝的。農田是農民憑力气開墾出來屬于自己
的,農民要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必征得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因此,穿過農田的那部
分道路歸農民所有,但是,通過農田的那部分道路同其他田地一樣,要支付稅賦,
因此,這部分道路的所有者所獲得的好處并不比其他人更多。在這种情況下,農夫
要盡可能地利用道路,他在道路兩旁擴展溝渠和田埂,使道路越來越狹窄,交通也
更為困難。若是夏季暴雨衝毀農田,道路和農田混在一起,農民會在路上重新開挖
出自己的農田。這樣,再加上自然的狂風暴雨,原來的道路最后成了一條水溝。中
國人根本沒有我們所說的“道路權”的概念。
在潮白河上乘船旅行,途經天津与北京的交界處時,偶爾會看到河面上有小旗
;經打听才知道,這些小旗是用來指示下面有水雷,過往船只必須繞開而行!据說
,中國的一支部隊在進行軍事演習時居然直接在大路上打炮,結果是,交通中斷,
牲口受惊,一片大亂。
車夫在馬路中間裝卸貨物,過往的人只能等到他干完活才能通過。農夫砍樹,
他會把樹橫倒在路上,過往的人只能等到他把樹砍斷、搬開為止。
鄉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正好与城里的占道行為形成對照。北京寬闊的街道兩
旁排滿了各种貨攤。這些地方本不是擺攤之處,如果皇帝經過那里,這些貨攤都會
很快搬走,皇帝一走,又都回到原處,在大多數中國的城市里。狹窄的街道上排著
各式手工作坊。殺豬的、理發的、肩挑賣吃的,做木工的,修桶的以及其他無數工
匠,都插進小街的兩旁,与城市生活溶為一体,并成為令人窒息的擁擠之處。更有
甚者,女人們把被褥拿出來,晒在街上,因為他們的小院子遠不如街上來得寬敞,
中國人几乎沒有不能擺到街上的東西。
這些不只是造成交通阻塞。木匠在其攤位前留下一堆木塊,染色工把長長的布
匹挂在高處,賣面條的沿街晒起面條,因為攤前的空地不是屬于“公共”的,而是
屬于攤主的。但是,對所占道路具有所有權,就需要有相應的維修的責任,現階段
的中國人根本沒想過這一點。一個人即使想維修道路(這是不可能的),他也沒時
間和所需的一切;而許多人合在一起干,更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生怕自己比
別人干的更多而得到的好處卻更少。如果地方官員要求沿路的村庄保証所屬范圍里
的道路暢通,那一切就好辦多了,但是,任何中國的官員都肯定想不到這一點。
中國人對屬于“公共”的東西不僅不當一回事,或不加愛護,或占用,甚至還
偷盜。鋪路用的石子被人拿去用了,城牆上的方磚日漸減少。在中國的某個港口城
市,外國人墓地的圍牆被弄得一塊磚也不剩下,据說是因為那個地方并不特別屬于
什么人。不久前,北京紫禁城里發現某些建筑物屋頂的銅飾物被盜,在皇宮里引起
了一場非常大的轟動。中國人普遍知道,在18個省份中,皇帝是最容易被騙的。
中國人是否有愛國心?這是一個經常提出來的問題,同時也不是用一句話就能
回答清楚的問題。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無疑是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的,因此
他對外國人抱有敵對情緒,并認為西方人的發明源于中國。近年來,湖南省出現大
量排外的文章,惡意誹謗外國人,妄圖引起混亂,把洋鬼子赶出中國。在中國人看
來,出版這些文章的舉動是值得贊賞的,正如我們看待反無政府主義一樣。這場運
動主要是由于誤會,另一方面,也由于是對西方國家的憎恨。也許有許多中國人都
認為,這場運動充分体現了愛國主義精神。但是,這些寫文章的中國人是出于為國
效勞的需要,還是為了獲取報酬,這個問題需要有更多的証据才能說得清楚。一個
中國人是愛國者可以不必非常關心當前清朝的命運,但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無論
怎樣改朝換代,民族的整体感情是与今天一樣的——這就是极度的漠不關心。對此
,孔夫子曾在《論語》中含蓄地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我們看來,這句
意味深長的話一半是結果,另一半則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中國人對与自己無關的事
漠不關心的原因。
對此,哈克先生有一個很好的事例:“1851年,道光皇帝駕崩。當時,我們正
离京外出旅行。有一天,我們在一家客棧喝茶,試圖在在座的中國人中發起一場小
小的政治討論。我們談到了皇帝在近日駕崩,這本是一樁肯定會引起每個人興趣的
重要事件。由于皇位的繼承還沒有公布于世,我們對此表示擔憂,于是就問:‘你
們誰能知道。皇帝的3個儿子中哪一個會繼承皇位?如果是大儿子,他會延襲現行的
政府体制嗎?如果是小儿子,他還大小,据說朝廷中有兩派,他會傾向哪一派?’
我們簡要地提出各种猜測,目的在于激發這些善良百姓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他
們根本不听我們的。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向他們提出有關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
是相當重要的,但他們只是搖頭,只顧著抽煙、喝茶。他們的冷漠确實引起了我們
的不滿。這時,這些夠格的中國人中有一位從凳子上站了起來,走到我們身邊,完
全是以一种長輩的架勢,拍拍我們的肩膀,譏笑地說:‘朋友,听我說,你何必要
為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操心勞神呢?大臣們關心國家大事,他們吃的就是這碗飯。
他們掙他們的錢,我們別為与我們毫不相干的事煩惱,我們傻乎乎地去關心政治,
圖個啥!’其他人也隨聲附和,‘是這么個理。’于是,他們示意我們,茶涼了,
煙抽完了。”
曾記得,1860年英國軍隊進攻北京,用的就是從中國山東買來的騾子。天津和
通州為了各自的利益簽訂了投降條約,提出只要英法聯軍不侵犯這兩座城市,他們
同意提供所需的一切。為外國軍隊干苦力活的絕大多數是從香港雇來的中國人。這
類苦力被中國軍隊俘虜后,被剪掉辮子又送還給英軍,——不難看出,如果說中國
人真有愛國心,真有公心,那么這些詞的意思也不同于盎格魯一撒克遜人使用該詞
時所包含的意思。
當人們被迫起來反抗統治者的壓迫和苛捐雜稅時,總會有一些人站出來成為帶
頭人。此時,政府會作出妥協。但事后,“受騙”的群眾無論被如何處置,帶頭人
總難免為了正義而一死。為了正義甘冒危險、愿獻生命,這才算得上是公心的最高
体現。
中國歷史上的關健時刻,尤其是改朝換代時,總有一些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擔
當起重任,勇敢地獻身于他們所崇敬的事業。這些人不僅是真正的愛國者,他們本
身也無可辯駁地証明,中國人能夠在具有公心的領導人的帶領下,激發出极大的英
勇气概。
中文書庫掃校(Yifan.net)
下一章 回目錄